贈別陳明水三謝四首

世人好指天,豈識天之體。 遙望蒼靄間,極目混茫裏。 詎知大化下,咫尺皆玄軌。 精粗本無間,遠近自一理。 清虛老氏興,頓悟禪宗起。 平地說相輪,懸想非所擬。 知崇而禮卑,聖人有明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詎知:豈知,哪裏知道。
  • 大化:指宇宙,自然界。
  • 玄軌:深奧的法則或道路。
  • 精粗:精細與粗糙,這裏指事物的本質與表象。
  • 老氏:指老子,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 禪宗:佛教的一派,強調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 相輪:佛教用語,指佛塔頂部的裝飾,比喻高遠難及的境界。
  • 明旨:明確的教導或旨意。

翻譯

世人喜歡指點天空,卻不知天空的真正形態。遠遠望去,只見蒼茫的雲霧之間,視線所及之處,一片混沌。哪裏知道在宇宙之下,咫尺之間都是深奧的法則。事物的本質與表象本無界限,遠近之間自有統一的道理。清虛之道由老子興起,禪宗則強調頓悟。在平地上談論佛塔頂部的裝飾,這種想象並非我們所能企及。知道崇高而尊重卑微,這是聖人明確的教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天體的觀察,引申出對宇宙法則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詩人指出,儘管世人習慣於指點天空,卻往往忽視了天空背後深奧的法則和宇宙的真理。詩中「精粗本無間,遠近自一理」表達了詩人對於事物本質與表象、遠近之間關係的深刻理解。後文提到老子的清虛之道和禪宗的頓悟,強調了在平凡中尋求真理的重要性。最後,詩人以「知崇而禮卑」作爲總結,強調了聖人教導中的謙卑與尊重,體現了詩人對於人生哲學的深刻洞察。

王漸逵

明廣東番禺人,字用儀,一字鴻山,號青蘿子、大隱山人。正德十二年進士,官刑部主事。以養母請告,家居十餘年,後至廣州,適有詔,養病逾三年者不復敘用。乃赴會稽,謁王陽明墓,與其門人講學。久之乃歸。後覆被薦入京,言事不報,復乞歸。嘉靖三十七年十二月卒。有《青蘿文集》。 ► 78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