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隱者

高車大蓋意已疏,鶡冠短褐牆東居。 丹經鋪案晚食後,黃犢系門春種餘。 負薪野店與沽酒,學圃鄰翁時乞蔬。 愚公亦近北山住,爲問險路今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高車大蓋:指顯貴者的車輿,用以形容富貴。
  • 意已疏:心意已經疏遠,不再追求。
  • 鶡冠(hé guān):古代隱士所戴的帽子。
  • 短褐:粗佈短衣,指貧苦人的裝束。
  • 牆東居:指隱居在偏僻的地方。
  • 丹經:指道家的脩鍊書籍。
  • 黃犢:小黃牛。
  • 學圃:學習園藝。
  • 鄰翁:鄰居的老翁。
  • 乞蔬:請求給予蔬菜。
  • 愚公:指傳說中移山的愚公,比喻有毅力的人。
  • 北山:指愚公移山的地方,比喻艱難險阻之地。

繙譯

曾經顯貴的車輿如今已不再追求,我戴著隱士的鶡冠,穿著短褐,隱居在牆東的簡陋居所。晚飯後,我在案上鋪開丹經研讀,春天種地之餘,小黃牛系在門前。我在野店背負柴薪,與店家換酒,與學習園藝的鄰翁時常交換蔬菜。愚公也住在北山附近,我想問他,那條險路現在如何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者的生活狀態,通過對“高車大蓋”與“鶡冠短褐”的對比,表達了主人公對富貴生活的疏遠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詩中“丹經鋪案”、“黃犢系門”等細節,生動地勾勒出了隱者簡樸而自足的生活場景。結尾提及“愚公”和“北山”,不僅增添了詩意,也隱喻了隱者麪對艱難險阻的堅靭態度。整首詩語言樸實,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贊美和對世俗繁華的超脫。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