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蘭亭修禊圖用上已韻

坐遵曲渚覽晴空,樽俎冠裳江左風。 勝賞自超山水外,遺蹤猶指畫圖中。 春看宇宙情俱遠,醉向文詞思更雄。 陳跡祓除還此水,山陰亭榭幾蒿蓬。
拼音

所属合集

#上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修禊(xiū xì):古代在春秋兩季於水邊舉行的祭祀活動,以祈福消災。
  • 曲渚(qū zhǔ):曲折的水邊。
  • 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和肉的器具,這裏指宴席。
  • 冠裳(guān cháng):指官吏的全套禮服,這裏泛指官員。
  • 江左: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即今江蘇一帶。
  • 勝賞:欣賞美景。
  • 陳跡:歷史的遺蹟。
  • 祓除(fú chú):古代除災求福的祭祀。
  • 山陰:地名,今浙江紹興。
  • 亭榭(tíng xiè):亭子和樓臺。
  • 蒿蓬(hāo péng):雜草。

翻譯

坐在曲折的水邊,眺望晴朗的天空,宴席上的官員們展現了江東的風采。 美景自然超越了山水之間,而那些遺留下來的蹤跡,仍然可以在畫圖中找到。 春天觀賞宇宙,情感變得遙遠,醉心於文學創作,思緒更加雄壯。 歷史的遺蹟在這水中被祓除,山陰的亭臺樓閣,如今已是雜草叢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觀賞《蘭亭修禊圖》時的所思所感。詩中,「坐遵曲渚覽晴空」一句,既展現了作者的閒適心境,又暗示了畫面的開闊與寧靜。通過對「樽俎冠裳江左風」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江東文化的讚美。後兩句則通過對自然美景和文學創作的讚美,抒發了作者的超然情懷和豪邁氣概。結尾的「陳跡祓除還此水,山陰亭榭幾蒿蓬」則流露出對歷史變遷的感慨,以及對往昔繁華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文化和歷史的深刻感悟。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