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 寒月四首一

寒月迥,霜氣護嬋娟。眼暈乍臨秋水鏡,眉黃初學遠山煙。不盡使人憐。 清賞處,猶自憶華年。移幾當軒添獸篆,捲簾呵手拂鸞箋,人在玉山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月迥(jiǒng):寒冷的月光顯得格外遙遠。
  • 嬋娟:指月亮,形容月光明亮美麗。
  • 眼暈:眼睛因疲勞或光線過強而感到模糊。
  • 秋水鏡:比喻清澈的秋水,這裏形容月光的清澈。
  • 眉黃:古代婦女用黃色畫眉,這裏指女子的眉妝。
  • 遠山煙:比喻女子的眉形如遠山的輪廓,朦朧而美麗。
  • 獸篆(zhuàn):古代的一種篆書字體,形狀似獸。
  • 鸞箋(luán jiān):精美的紙張,常用於書寫詩詞。
  • 玉山:比喻高潔的人或事物,這裏指女子。

翻譯

寒冷的月光顯得格外遙遠,霜氣守護着明亮的月亮。眼睛因月光過強而感到模糊,彷彿剛從清澈的秋水中睜開;初學的眉妝如遠山的輪廓,朦朧而美麗。這景象讓人心生無盡的憐愛。

在這樣的清雅賞玩中,不禁回憶起青春年華。移來几案,當窗添上獸形的篆字;捲起簾幕,呵手取暖,輕輕拂去鸞箋上的塵埃。此刻,我彷彿站在玉山之前,與那位高潔的女子相對。

賞析

這首作品以寒月爲背景,通過對月光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一種清冷而遙遠的美感。詩中「眼暈乍臨秋水鏡,眉黃初學遠山煙」巧妙地將月光與女子的妝容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朦朧而富有詩意的畫面。後文通過對清雅賞玩場景的描寫,表達了對青春年華的懷念和對高潔女子的嚮往,整體意境深遠,情感細膩。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