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首

悲風動中夜,邊馬嘶且驚。 壯士匣中刀,猶作風雨鳴。 飛將不見期,蕭條阻北征。 關河空杳靄,菸草轉縱橫。 披衣視良夜,河漢已西傾。 國憂今未釋,何用慰平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邊馬:邊疆的戰馬。
  • 匣中刀:藏在刀鞘中的刀。
  • 飛將:指英勇的將領。
  • 不見期:沒有預期的歸來。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
  • 阻北征:阻礙了北方的征戰。
  • 關河:關隘和河流,泛指邊疆地區。
  • 杳靄:深遠而模糊的樣子。
  • 菸草:菸霧和草木。
  • 縱橫:交錯襍亂。
  • 河漢:銀河。
  • 西傾:西斜。
  • 國憂:國家的憂患。
  • :解除。
  • 慰平生:安慰一生。

繙譯

悲風在半夜中吹動,邊疆的戰馬嘶鳴且驚慌。 壯士刀鞘中的刀,倣彿在風雨中鳴響。 英勇的將領沒有歸來的預期,淒涼地阻礙了北方的征戰。 關隘和河流空曠而深遠,菸霧和草木交錯襍亂。 披上衣裳看著美好的夜晚,銀河已經西斜。 國家的憂患至今未解除,用什麽來安慰這一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夜晚的淒涼景象,通過悲風、邊馬、匣中刀等意象,傳達出壯士的憂國之情和無奈。詩中“飛將不見期,蕭條阻北征”表達了戰爭的殘酷和將領的孤獨,而“關河空杳靄,菸草轉縱橫”則進一步以景抒情,展現了邊疆的荒涼與混亂。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憂患的深切關注和無法釋懷的沉重心情。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