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赴李緩山之約桓伊山下遇雨
葛衣疏透雨珠閒,習習輕風宿暑闌。
白練半飛分木末,丹虹雙綰擭雲關。
笛聲恰在桓伊步,飯顆初逢杜甫山。
珍重碧煙開玉鏡,明宵何夕照雙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葛衣:用葛布製成的夏衣。
- 宿暑:殘留的暑氣。
- 白練:白色的綢帶,比喻瀑布或流水。
- 木末:樹梢。
- 丹虹:彩虹的美稱。
- 雙綰:雙雙盤繞。
- 擭(huò):抓住。
- 雲關:雲霧繚繞的山口或隘口。
- 桓伊:東晉時期的音樂家、將領,尤以吹笛著稱。
- 飯顆:山名,相傳爲杜甫的故居。
- 杜甫山:即飯顆山,因杜甫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 碧煙:青煙,指水面上的霧氣。
- 玉鏡:比喻平靜清澈的水面。
- 明宵:明亮的夜晚。
- 雙顏:雙方的面容,指與李緩山相聚的情景。
翻譯
葛布衣裳被雨水浸透,雨珠閒適地散落,微風習習,殘留的暑氣漸漸消退。 白色的水流如練,半空飛濺,分落在樹梢之上,彩虹如雙帶盤繞,緊緊抓住雲霧繚繞的山口。 笛聲恰好在桓伊的步履間響起,飯顆山上初次遇見了杜甫。 珍惜這碧煙繚繞中展開的玉鏡般的水面,明亮的夜晚,何時才能再次映照出我們的面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夏日雨後的清新景象,通過細膩的意象表達了與友人相聚的愉悅心情。詩中「葛衣疏透雨珠閒」一句,既展現了雨後的清涼,又透露出一種閒適自在的生活態度。後文以「白練」、「丹虹」等自然景象,巧妙地勾勒出一幅雨後山水的美麗畫卷。結尾處對未來相聚的期待,增添了詩意的溫馨與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