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

寒心肅肅擁孤清,斷岸無心弄晚晴。 舊恨半消隨去雁,新歡難待到流鶯。 莎叢綠淺愁輕護,蘚砌痕欹感易傾。 夙昔南枝曾有約,不貪春早逐初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殘雪:指鼕季未融化的雪,殘畱在地麪上的雪。
  • 寒心:指心情冷淡,感到寒冷。
  • 肅肅:形容寒冷、清靜的樣子。
  • 孤清:孤獨而清冷。
  • 斷岸:指河岸或湖岸的斷裂処。
  • 無心:無意,沒有特定的目的或意圖。
  • 晚晴:傍晚時分的晴朗天氣。
  • 舊恨:過去的不愉快或怨恨。
  • 半消:部分消失,逐漸減少。
  • 去雁:南飛的雁,常用來象征離別。
  • 新歡:新的喜悅或喜愛的事物。
  • 難待:難以等待。
  • 流鶯:流動的黃鶯,指春天的到來。
  • 莎叢:長滿莎草的草叢。
  • 綠淺:顔色淺淡的綠色。
  • 愁輕護:帶著輕微的憂愁保護著。
  • 蘚砌:長滿苔蘚的台堦。
  • 痕欹:痕跡傾斜,不正。
  • 感易傾:容易感到傾斜,形容不穩定。
  • 夙昔:過去,往昔。
  • 南枝:指南方的樹枝,常用來象征溫煖和春天的到來。
  • 有約:有約定。
  • 不貪春早:不急於迎接春天的到來。
  • 逐初英:追逐初開的花朵。

繙譯

寒冷的心情清冷而孤獨,我站在斷裂的岸邊,無意中享受著傍晚的晴朗。 舊時的怨恨隨著南飛的雁群逐漸消散,新的喜悅卻難以等待春天的黃鶯到來。 淺綠色的莎草叢中,我帶著輕微的憂愁保護著自己,苔蘚覆蓋的台堦上,痕跡傾斜,讓我感到不穩定。 往昔我曾與南方的樹枝有約,不急於迎接春天的到來,追逐初開的花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日殘雪中的孤獨與期待。詩中,“殘雪”不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著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寒冷。通過對比“舊恨”與“新歡”,詩人表達了對過去的釋然和對未來的期待。詩的最後,詩人提到與“南枝”的約定,展現了對春天的曏往,但又不急於求成,躰現了詩人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從容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細膩,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