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遣興五十八首其二

屢試空拳狎虎獶,唯除汗腳入鏖糟。 蓮凋玉井紅疑熱,桃落綏山小不豪。 親見汾陽吞酒肉,傳聞腐史傳錐刀。 沖天六翮繇他剪,但惜當胸一毳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狎虎獶(xiá hǔ náo):親近猛虎,比喻冒險行事。
  • 鏖糟(áo zāo):指汙穢不潔之物。
  • 蓮凋玉井:指蓮花凋謝在玉井之中,玉井指華美的井。
  • 綏山:神話中的山名,此処指山上的桃樹。
  • 汾陽:指唐代名將郭子儀,因其封號爲汾陽郡王。
  • 腐史:指歷史記載,此処暗指歷史記載中的殘酷事實。
  • 錐刀:小刀,比喻小事或小利益。
  • 沖天六翮:指鳥的六根大羽毛,比喻人的才華或力量。
  • 繇他剪(yóu tā jiǎn):任由他人剪除。
  • 一毳毛(yī cuì máo):一根細毛,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

繙譯

屢次嘗試空手親近猛虎,衹有髒腳才踏入汙穢之地。 蓮花在華美的井中凋謝,紅色似乎預示著炎熱;桃子落在神話中的綏山上,雖小卻也不顯豪邁。 親眼見過汾陽郡王郭子儀的豪邁,也聽聞歷史記載中的殘酷小事。 即使我的才華和力量被他人剪除,我也衹可惜胸前那一根微不足道的細毛。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和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個人命運和歷史殘酷的深刻感悟。詩中“狎虎獶”與“入鏖糟”形成鮮明對比,前者表現了詩人的勇敢與冒險,後者則揭示了現實的汙穢與不堪。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隱喻了人生的無常與歷史的殘酷。最後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個人才華被埋沒的無奈與對微小事物的珍惜,躰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和對世事的洞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