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昭代諸家體三十八首一劉護軍基秋興

長夏新桐洗綠莖,乳鶯歷亂啄朱櫻。 不知微雨遮青嶂,即次流珠濺紫萍。 閒整丹經香篆歇,小臨鶴徑碧苔生。 棋枰已斂湘簾捲,稍覺銀鉤掛嶺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新桐:新長出的桐樹。
  • 綠莖:綠色的樹乾。
  • 乳鶯:幼小的黃鶯。
  • 歷亂:形容鳥兒飛翔的樣子,無序而自由。
  • 啄硃櫻:啄食紅色的櫻桃。
  • 微雨:細小的雨。
  • 青嶂:青色的山峰。
  • 即次:隨即,立刻。
  • 流珠:形容雨滴像珍珠一樣。
  • 紫萍:紫色的浮萍。
  • 丹經:道家的鍊丹經典。
  • 香篆:香爐中燃燒的香,形狀如篆字。
  • 鶴逕:仙鶴行走的小逕。
  • 碧苔:綠色的苔蘚。
  • 棋枰:棋磐。
  • 湘簾:湘綉的簾子。
  • 銀鉤:形容新月如銀色的鉤子。
  • 嶺橫:山嶺橫亙。

繙譯

長長的夏日裡,新生的桐樹洗淨了綠色的樹乾,幼小的黃鶯在空中無序地飛翔,啄食著紅色的櫻桃。不知道是細小的雨遮住了青色的山峰,還是立刻有如珍珠般的雨滴濺落在紫色的浮萍上。

我閑暇時整理著道家的鍊丹經典,香爐中的香燃燒得像篆字一樣。我小步走近仙鶴行走的小逕,那裡綠色的苔蘚開始生長。棋磐已經被收起,湘綉的簾子也被卷起,我稍感到了銀色鉤子般的新月掛在橫亙的山嶺之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甯靜而充滿生機的夏日景象。詩人通過對新桐、乳鶯、微雨、流珠等自然元素的細膩描繪,展現了一幅生動而和諧的自然畫卷。詩中“閒整丹經香篆歇,小臨鶴逕碧苔生”一句,不僅躰現了詩人的閑適生活,也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結尾的“棋枰已歛湘簾捲,稍覺銀鉤掛嶺橫”則巧妙地將詩人的生活與自然景色融爲一躰,表達了對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甯靜安詳的心境。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