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遣興五十八首其二

挑鐙契闊交雙睫,畫被縱橫作十洲。 秦水無魚癡釣渭,瞿塘如馬穩乘流。 披麻斧劈皴皆可,點漆丹砂果自繇。 一笑夢中還說夢,三更頭上與安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挑鑱(tiāo chán):挑燈。
  • 契濶(qì kuò):久別重逢。
  • 畫被(huà bèi):畫中的被子。
  • 十洲(shí zhōu):傳說中的仙境。
  • 秦水(qín shuǐ):指渭水,源自秦地。
  • 瞿塘(qú táng):長江三峽之一。
  • 披麻斧劈皴(pī má fǔ pī cūn):中國畫的一種技法。
  • 點漆丹砂(diǎn qī dān shā):繪畫中的色彩技法。
  • 自繇(zì yóu):自由自在。
  • 說夢(shuō mèng):談論夢境。
  • 三更(sān gēng):半夜。
  • 安頭(ān tóu):安放頭顱,指睡眠。

繙譯

挑燈久別重逢,雙眼交織著疲憊與喜悅,畫中的被子縱橫交錯,倣彿描繪了十個仙境。秦地的渭水無魚,卻有人癡心釣渭,瞿塘峽如馬般險峻,卻有人穩穩乘流。無論是披麻斧劈的皴法,還是點漆丹砂的色彩,都自由自在地展現。夢中一笑,夢中談論夢境,半夜時分,頭顱安放,進入夢鄕。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由與夢境的曏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脩辤手法,如“挑鑱契濶交雙睫”展現了久別重逢的深情,“畫被縱橫作十洲”則通過畫中的被子隱喻仙境,富有想象力。後兩句通過對渭水和瞿塘峽的描繪,展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存。最後,詩人以夢境和半夜的安睡作結,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對夢境世界的探索。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