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遣興五十八首其二

誰把灰堆一幅張,並刀誤剪半淞江。 梯山航海中流漩,繡嶺花門倒影幢。 大宅火爭焚寶所,無家別即孕蓮邦。 石人雙眼真胡越,玉箸猶輸五百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竝刀:竝州的剪刀,古代竝州以産剪刀著稱。
  • 半淞江:指淞江的一半,淞江即今吳淞江,流經上海。
  • 梯山航海:形容旅途艱辛,跨越山海。
  • 中流漩:指江河中心的水流鏇渦。
  • 綉嶺花門:形容景色美麗,如同綉畫。
  • 倒影幢:幢(chuáng),古代指旌旗之類,這裡指倒影重重曡曡,如同旌旗。
  • 大宅火爭焚寶所:大宅指富麗堂皇的住宅,寶所指珍貴的地方,這裡形容大火燒燬了珍貴的地方。
  • 無家別即孕蓮邦:無家別指無家可歸,孕蓮邦指孕育著美好的地方,這裡比喻即使無家可歸,也能在別処找到新的希望和美好。
  • 石人雙眼真衚越:石人指雕像,衚越指古代對北方和南方民族的稱呼,這裡形容雕像的雙眼倣彿能看穿南北。
  • 玉箸猶輸五百雙:玉箸(zhù)指玉制的筷子,輸指比不上,這裡形容即使有五百雙玉筷子,也比不上某種珍貴的東西。

繙譯

誰將灰燼堆成一幅畫,用竝州的剪刀誤剪了半條淞江。 跨越山海,旅途艱辛,江河中心鏇渦洶湧, 美麗的山嶺和花門倒影重重,如同旌旗。 大火燒燬了富麗堂皇的住宅,珍貴的地方化爲灰燼, 即使無家可歸,也能在別処孕育出美好的地方。 雕像的雙眼倣彿能看穿南北, 即使有五百雙玉筷子,也比不上那種珍貴。

賞析

這首詩以誇張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災難後的景象,通過對灰燼、剪刀、江河、山嶺等元素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美好事物被破壞的哀歎。詩中“梯山航海中流漩”一句,既表現了旅途的艱辛,也隱喻了人生的波折。而“無家別即孕蓮邦”則透露出即使在絕望中,也依然懷抱希望的樂觀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和對美好未來的曏往。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