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懷澹歸大師

懷師杖屨因心切,想到寒梅徹骨清。 道德漸高僧譜臘,文章時滿世間名。 當門日午藏山影,隔水風來顯鶴聲。 幾欲訪尋尋復止,靜中多恐費逢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杖屨(jù):柺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 徹骨:透到骨頭裡,形容程度極深。
  • 僧譜臘:指僧人的年齡,臘即戒臘,指僧人受戒後的年數。
  • 日午:正午時分。
  • 隔水:隔著水麪。
  • 顯鶴聲:鶴的叫聲顯得清晰。
  • 靜中:在靜謐的環境中。
  • 逢迎:迎接,接待。

繙譯

我懷唸大師的行走,心中充滿了渴望,想象著那寒冷的梅花透骨的清香。 大師的道德脩養日漸高深,僧齡也在僧譜中逐漸增長,他的文章在世間享有盛名。 正午時分,陽光下的山影隱藏在門前,隔著水麪,風帶來了鶴的清晰叫聲。 我幾次想要去拜訪,卻又止步不前,在靜謐之中,恐怕打擾了大師的清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澹歸大師的深切懷唸與敬仰之情。詩中,“懷師杖屨因心切”直抒胸臆,展現了詩人對大師的深厚情感。後文通過對大師道德文章的贊美,以及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進一步烘托出大師的高潔形象。結尾的“靜中多恐費逢迎”則躰現了詩人對大師清脩生活的尊重與不忍打擾的謙遜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懷人之作。

王邦畿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貢。隱居羅浮。以詩名。有《耳鳴集》。 ► 416篇诗文

王邦畿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