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送人還溫陵

· 王恭
斗酒惜分襟,溫陵驛路深。 關河孤客棹,滄海故人心。 荖葉迷行旆,桐花醉客簪。 清源仙洞好,知爾日登臨。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斗酒:一杯酒。
  • 惜分襟:珍惜分別時的衣襟,指珍惜離別之情。
  • 溫陵:地名,今福建泉州。
  • 驛路:古代的官方郵遞道路。
  • 關河:關隘與河流,泛指旅途的艱險。
  • 孤客棹:孤獨的旅客划船。
  • 滄海故人心:比喻深遠的友情,如同廣闊的海洋。
  • 荖葉:一種植物,葉子可用於包裹檳榔。
  • 行旆:行進的旗幟,這裏指旅途中的標識。
  • 桐花:桐樹的花,春天開放。
  • 客簪:旅客頭上的簪子,這裏指旅客。
  • 清源仙洞:地名,指清源山上的洞穴,位於泉州。

翻譯

在暮春時節,我們共飲一杯酒,珍惜這離別的時刻,溫陵的驛路顯得格外深長。 關隘與河流間,你獨自划着船,而我心中的友情,如同廣闊的海洋,深不可測。 荖葉的香氣迷漫在旅途的旗幟上,桐花似乎也在爲旅客們戴上花簪。 清源山上的仙洞景色優美,我知道你將會每天登臨欣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暮春時節送別友人的深情場景,通過「斗酒惜分襟」和「滄海故人心」等詞句,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不捨。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如「荖葉」、「桐花」來烘托旅途的氛圍,同時以「清源仙洞」的美好景色作爲對友人未來生活的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王恭的文學才華和深厚的情感世界。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