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迢遞(tiáo dì):形容路途遙遠。
- 輞川:地名,位於今陝西省藍田縣,唐代詩人王維曾在此隱居。
- 煙空:煙霧繚繞的空中。
- 棗花:棗樹的花。
- 翠壁:青綠色的山壁。
- 紅泉:紅色的泉水,可能因含有礦物質而呈現紅色。
- 鳥道:鳥類飛行的路線,形容山勢險峻,只有鳥類才能飛越。
- 木蘭柴:木蘭樹的柴火,此處指木蘭樹。
- 行藥:採藥。
- 白石灘:白色的石頭灘地。
- 浣紗:洗紗。
- 纓冕(yīng miǎn):古代官員的帽子和繫帶,代指官職。
- 外事:與內心無關的事務,指世俗之事。
- 林叟:山林中的老人。
- 燒畬(shāo shē):燒荒種地。
翻譯
石林遠眺,輞川斜斜延伸,積雨之後,煙霧繚繞的空中可見棗花。 青綠色的山壁與紅色的泉水,形成了鳥兒飛行的路線,白雲和芳草之間,半隱半現着人家。 木蘭樹下,早晨採藥,白石灘邊,傍晚洗紗。 官職向來是與內心無關的外事,我欲跟隨山林中的老人,詢問如何燒荒種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輞川莊上的田園風光,通過「石林」、「輞川」、「棗花」等自然元素,展現了寧靜而遙遠的鄉村景象。詩中「翠壁紅泉分鳥道,白雲芳草半人家」一句,巧妙地將自然景觀與人文生活結合,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結尾的「纓冕向來真外事,欲從林叟問燒畬」則深刻反映了詩人對世俗官職的超脫,以及對簡樸農耕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詩人王恭對唐代王維詩風的繼承與發揚。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
王恭的其他作品
- 《 初秋留別石田阜陽諸公 》 —— [ 明 ] 王恭
- 《 爲陳石田題雪窗懸崖雙清圖 》 —— [ 明 ] 王恭
- 《 題林逸人水竹居巷中州逸人隱於橫塘所居環樹脩竹鑿池以通潮汐暇日常宴坐其中與道徜徉澹如也因以水竹居自名其 》 —— [ 明 ] 王恭
- 《 詩寄樑浮丞陳思孝工篆入翰林 》 —— [ 明 ] 王恭
- 《 擬唐高適送鄭侍御謫閩 》 —— [ 明 ] 王恭
- 《 題方壺道人山房二首 》 —— [ 明 ] 王恭
- 《 四月東湖泛舟 》 —— [ 明 ] 王恭
- 《 賦磐石秋風送別 》 —— [ 明 ] 王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