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中書閣老韻

· 王紱
班列鵷鸞肅羽儀,恩頒新扇曉光熹。 才臨北闕瞻天拜,便覺南薰遍地吹。 在手敢忘君父德,省心常佩聖賢辭。 鳳池閣老能詩客,有倡佳章紀盛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班列鵷鸞:比喻朝廷中的高官顯貴,如同鵷鸞(鳳凰的別稱)一樣高貴。
  • 肅羽儀:嚴肅的儀態,羽儀比喻儀仗。
  • 恩頒新扇:皇帝賜予的新扇子,象徵着皇恩。
  • 曉光熹:清晨的陽光,熹(xī)指陽光微明。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
  • 南薰:南風,古代認爲南風是養育萬物的風。
  • 在手敢忘君父德:手中握有權力時,不敢忘記君王的恩德。
  • 省心常佩聖賢辭:常常反省自己,銘記聖賢的教誨。
  • 鳳池閣老:指在鳳池(中書省的別稱)任職的高級官員。
  • 能詩客:擅長寫詩的人。

翻譯

朝廷中的高官顯貴們排列整齊,儀態嚴肅,如同鵷鸞一般高貴。皇帝賜予的新扇子在清晨的陽光下閃耀着光輝。

剛在北闕朝見天子,便感受到南風溫暖地吹拂大地。手中握有權力的同時,不敢忘記君王的恩德,常常反省自己,銘記聖賢的教誨。

在中書省任職的高級官員,是一位擅長寫詩的才子,他創作了優美的詩篇,記錄了這個盛世的景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朝廷的莊嚴景象和官員的忠誠心態。通過「班列鵷鸞肅羽儀」和「恩頒新扇曉光熹」等句,展現了朝廷的威嚴和皇恩的浩蕩。詩中「在手敢忘君父德,省心常佩聖賢辭」表達了官員對君王的忠誠和對聖賢教誨的尊崇。最後提到「鳳池閣老能詩客」,讚美了官員的才華,同時也反映了當時文化繁榮的景象。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文人的政治理想和文化追求。

王紱

王紱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孟端,號友石生,以隱居九龍山,又號九龍山人。自少志氣高發,北遊逾雁門。永樂中以薦入翰林爲中書舍人。善書法,自謂書必如古人,庶可名業傳後。尤工畫山水竹石,妙絕一時。性高介絕俗,豪貴往見,每閉門不納。有《王舍人詩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