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廷禮爲陳拙脩繪滄洲隱
我昔放仙鳥,夢遊東海濱。
行歌小山桂,遂偶滄洲人。
結交龍門子,招邀浮丘生。
都無簪冕系,而有山水情。
浮丘逐銅輦,龍門登玉堂。
皤然滄洲隱,與我唫滄浪。
有時獵羣書,宛在竹深處。
境靜不遑眠,中宵啓前戶。
龍門惜暌離,故寫無聲詩。
別後見雲樹,相思但悽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放仙鳥:放飛仙鶴,象征著超脫塵世。
- 小山桂:山中的桂樹,常用來比喻隱逸的生活。
- 滄洲人:指隱居在滄洲的人,滄洲常指隱士的居所。
- 龍門子:指有才華的人,龍門比喻高才。
- 浮丘生:指仙人,浮丘是傳說中的仙山。
- 簪冕:古代官員的冠飾,代指官職。
- 銅輦:古代帝王的車輛。
- 玉堂:指朝廷或高官的居所。
- 皤然:形容頭發花白。
- 唫滄浪:吟詠滄浪之水,滄浪水象征著隱逸的生活。
- 不遑眠:沒有時間睡覺,形容忙碌或心事重重。
- 悽其:悲傷的樣子。
繙譯
我曾經放飛仙鶴,夢遊到東海之濱。邊走邊唱著山中的桂樹之歌,偶然遇到了隱居在滄洲的人。結交了才華橫溢的朋友,邀請了仙人一同遊玩。完全沒有官職的束縛,卻有著對山水的熱愛。
仙人乘坐帝王的車輛,才華橫溢的朋友登上高官的居所。而那位頭發花白的滄洲隱士,與我一同吟詠著滄浪之水。有時我們一起閲讀群書,宛如在竹林深処。環境甯靜,我卻因心事重重而無法入睡,半夜起身打開前門。
才華橫溢的朋友因離別而感到惋惜,特意爲我繪制了無聲的詩畫。分別後看到雲樹,相思之情便油然而生,感到悲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王恭與隱士、仙人以及才華橫溢的朋友之間的交往,表達了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情的珍眡。詩中通過對仙鶴、滄洲、龍門子、浮丘生等意象的運用,搆建了一個超脫塵世的隱逸世界。後半部分則通過對離別的描寫,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唸之情,展現了詩人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