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寄樑浮丞陳思孝工篆入翰林

· 王恭
故人西上悵離魂,幾度封書寄蓽門。 別夢正懸江口雁,相思誰那嶺頭?。 晨朝染翰臨飛閣,日夕聞鍾出禁垣。 宸睿若教金石刻,知君不久獨承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悵離魂:因離別而感到的憂愁和不安。
  • 封書:封好的書信。
  • 蓽門:簡陋的門,比喻貧寒之家。
  • :牽掛。
  • 染翰:用筆蘸墨,指書寫或繪畫。
  • 飛閣:高聳的樓閣。
  • 禁垣:皇宮的城牆。
  • 宸睿:皇帝的智慧。
  • 金石刻:刻在金屬或石頭上的文字,常用於銘文或碑文。
  • 承恩:受到皇帝的恩寵。

繙譯

老朋友西去,我心中充滿了離別的憂愁,幾次寫信寄到你那簡陋的家門。 分別後的夢境中,我牽掛著江口的雁群,思唸之情誰能比得上嶺頭的猿猴。 清晨,你在高聳的樓閣中揮毫潑墨,傍晚,你聽著鍾聲走出皇宮的城牆。 如果皇帝的智慧讓你刻寫金石銘文,我知道你不久將獨享皇恩。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西去友人的深切思唸和對其未來仕途的美好祝願。詩中通過“悵離魂”、“相思”等詞語,傳達了詩人因離別而生的憂愁與思唸。後兩句則通過想象友人在皇宮中的生活,預祝其將得到皇帝的賞識和恩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友人前程的殷切期望。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