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白子水墨圖爲陳思孝題

· 王恭
開圖見嵩山,妙趣忽已領。 濛濛花源陰,窈窕多靈境。 石洞閟苔紋,天窗逗雲影。 迎秋鶡冠涼,先雪荷衣冷。 長夜何所聞,龍鳴在西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濛濛:形容煙雨迷濛的樣子。
  • 窈窕:形容山水深遠曲折。
  • (bì):關閉,封閉。
  • :停留。
  • 鶡冠:古代一種冠飾,這裏指代山中的隱士或道士。
  • 荷衣:用荷葉製成的衣服,比喻隱士的服飾。
  • 長夜:漫長的夜晚。
  • 龍鳴:形容山中深遠的回聲,或指神祕的聲音。

翻譯

展開畫卷,我看到了嵩山,其妙趣我已心領神會。 花源在煙雨中顯得朦朧,山水深遠曲折,充滿了靈秀之境。 石洞封閉着苔蘚的紋理,天窗上停留着雲影。 迎接秋天的鶡冠帶來涼意,先於雪來的荷衣感到寒冷。 在漫長的夜晚,我聽到了什麼呢?是西山頂上龍鳴般的回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意象,描繪了一幅嵩山的水墨畫。詩中,「濛濛花源陰,窈窕多靈境」等句,以朦朧的煙雨和深遠的山水,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祕的氛圍。後句「長夜何所聞,龍鳴在西頂」則通過夜晚的寂靜和龍鳴的回聲,增添了詩的神祕感和想象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和嚮往。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