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曉霽:清晨雨過天晴。
- 前韻:指之前詩作中使用的韻腳。
- 雙闕:古代宮殿、祠廟、陵墓前兩邊高臺上的樓觀,也指宮門。
- 禁城:皇城,宮城。
- 朝車:古代君臣行朝夕禮及宴飲時出入用車。
- 東曹檜:東曹,古代官署名;檜,一種樹。
- 西寺花:西寺,西邊的寺廟;花,這裏指梅花。
- 逐客:被貶謫的人。
- 八叉:指唐代詩人溫庭筠,他才思敏捷,據說叉手八次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之稱。
翻譯
清晨雨過天晴,我用之前的韻腳寫下這兩首詩。 宮門前的鐘聲響起,驚起了成羣的烏鴉,皇城的月光灑滿了朝臣的車駕。 我在想,有誰會吟詠東曹官署裏的檜樹,而我又在回憶西寺梅花盛開的景象。 在這個遙遠的地方,我爲被貶謫的自己感到悲傷,不知道何時才能回到江邊的家鄉? 我雖然沒有什麼文字可以驅使,卻徒有虛名,被人比作才思敏捷的溫庭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清晨雨後的景象,通過宮門鐘聲、禁城月色等意象,營造出一種靜謐而莊嚴的氛圍。詩中,「東曹檜」與「西寺花」形成對比,表達了詩人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狀的感慨。末句自嘲「謾有虛名擬八叉」,透露出詩人對自身才華的自信與無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和對命運的感慨。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見月 》 —— [ 明 ] 王守仁
- 《 守儉弟歸曰仁歌楚聲爲別予亦和之 》 —— [ 明 ] 王守仁
- 《 書庭蕉 》 —— [ 明 ] 王守仁
- 《 去婦嘆五首 其一 (赴謫詩。正德丁卯年赴謫貴陽龍場驛作)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二 》 —— [ 明 ] 王守仁
- 《 山中懶睡四首 其二 (南都詩。正德甲戌年四月昇南京鴻臚寺卿作)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八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中 · 答陸原靜書 · 十一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