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炎祚(yán zuò):指漢朝的國運。
- 忽雲季:突然到了末期。
- 騁雄圖:展開宏偉的計劃。
- 棲棲:忙碌不安的樣子。
- 劉豫州:指劉備,因其曾任豫州牧。
- 三顧:指劉備三次拜訪諸葛亮,請求他出山輔佐。
- 勤劬(qín qú):勤勞辛苦。
- 漢賊不兩立:漢朝與賊人(指曹操)不能並存。
- 區區:微小,這裏指微不足道的力量。
- 臨崩寄大事:臨終前託付重要事務。
- 忠憤常鬱紆(yù yū):忠誠和憤怒常常鬱結在心中。
- 鞠躬盡瘁:彎腰盡力,比喻竭盡全力。
翻譯
漢朝的國運突然到了末期,諸侯們紛紛展開宏偉的計劃。劉備忙碌不安,三次拜訪諸葛亮,請求他出山輔佐,多麼勤勞辛苦。漢朝與賊人不能並存,諸葛亮一心抱着微不足道的力量。臨終前託付重要事務,他的忠誠和憤怒常常鬱結在心中。他彎腰盡力,竭盡全力,真是一位賢德的丈夫。
賞析
這首作品讚頌了諸葛亮的忠誠與奉獻精神。通過描述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景,突出了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劉備的誠意。詩中「漢賊不兩立,一心抱區區」表達了諸葛亮堅定的立場和微薄的力量,而「臨崩寄大事,忠憤常鬱紆」則揭示了他內心的忠誠與憤怒。最後,「鞠躬乃盡瘁,賢哉此丈夫」一句,高度評價了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展現了他的偉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