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兒吹笛

· 王恭
雪淨陰山片月孤,數聲羌笛起單于。不堪吹作《梅花》調,少多中原客在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隂山:古代中國北方的山脈,這裡指邊疆地區。
  • 羌笛起單於:羌笛,一種古代的樂器;單於,古代匈奴的君主,這裡泛指邊疆的少數民族。
  • 《梅花》調:一種曲調,可能指《梅花三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琴曲。
  • 中原客在衚:中原,指中國古代的中心地帶;客,指旅居或寄居的人;衚,古代對北方和西方少數民族的統稱。

繙譯

雪後邊疆的隂山,月光孤寂, 羌笛的聲音在單於的領地響起。 這笛聲不忍吹奏成《梅花》的曲調, 因爲有許多中原的旅人還在衚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邊疆雪夜的孤寂景象,通過羌笛的聲音引出了對中原旅人的思唸。詩中“雪淨隂山片月孤”一句,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邊疆的荒涼與寂靜。後兩句則通過笛聲與曲調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同胞的深切關懷和無盡思唸。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展現了詩人對邊疆同胞的深情厚意。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