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晦之城南秋堂

· 王恭
汾陽孫子久忘機,萬卷經書隱翠微。 閉戶不知秋葉落,卷帷時見白雲飛。 巖花色映烏紗帽,澗水聲寒薜荔衣。 想是過庭趨講暇,也應城市往來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汾陽孫子:指郭子儀的子孫。郭子儀是唐代著名的將領,封汾陽郡王。
  •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巧,指超脫塵世,心境恬淡。
  •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 卷帷:卷起簾帷。
  • 烏紗帽:古代官員戴的帽子,這裡指隱士的帽子。
  • 薜荔衣:用薜荔的葉子編織的衣服,薜荔是一種藤本植物。
  • 過庭:指在家中庭院裡。
  • 趨講:指趕去聽講學。

繙譯

汾陽的郭家子孫已經久遠地忘卻了世俗的機巧,他隱居在青山之中,沉浸在萬卷經書的世界裡。他閉門不出,不知道鞦葉已經落下,偶爾卷起簾帷,會看到白雲在空中飄飛。山巖上的花朵映照著他頭上的烏紗帽,山澗的水聲讓他的薜荔衣顯得更加清涼。我想他大概是在家中庭院裡聽講學之餘,也很少到城市中去,與世隔絕。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的生活狀態,通過“忘機”、“隱翠微”、“閉戶”、“卷帷”等詞語,展現了他超脫塵世、心境恬淡的形象。詩中“鞦葉落”與“白雲飛”形成對比,表達了隱士對自然變化的漠不關心,而“烏紗帽”和“薜荔衣”則進一步以物喻人,突出了他的隱逸生活和高潔品格。最後兩句則通過想象,表達了隱士與世隔絕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對學問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贊美。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