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劍溪上人坐禪卷

· 王恭
釋子安禪何處山,鐔津溪上薜蘿間。 身將鶴畔鬆同古,心與巖頭雲共閒。 九峯禪觀通雲月,百六灘聲廣長舌。 翠竹黃花總是禪,西來直指何言說。 磨磚作鏡無光彩,刻舟求劍知何在。 吾鄉兄弟剎那間,若問江湖三十載。 戒刀禪尺與蒲團,定裏休將色相看。 直教鐵鑄脊樑骨,不用安禪禪自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釋子:指僧人。
  • 安禪:指坐禪,即靜坐冥想。
  • 鐔津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薜蘿: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隱居之地。
  • 鶴畔鬆:指松樹旁有鶴,象徵長壽與高潔。
  • 巖頭雲:山岩上的雲霧,象徵超脫塵世。
  • 九峯禪觀:指九座山峯環繞的禪修之地。
  • 百六灘聲:指河流中的灘石發出的聲音。
  • 廣長舌:佛教用語,指佛的舌頭廣大,能說無邊法。
  • 翠竹黃花:指自然景物,常用來比喻禪意。
  • 西來直指:指佛教從西方傳來,直接指點人心。
  • 磨磚作鏡:比喻徒勞無功。
  • 刻舟求劍:比喻固執不變,不知變通。
  • 戒刀禪尺:指僧人的法器,戒刀象徵斷除煩惱,禪尺象徵衡量修行。
  • 蒲團:僧人坐禪時用的圓形墊子。
  • 色相:佛教用語,指事物的表象。
  • 鐵鑄脊樑骨:比喻堅定的意志和品格。

翻譯

僧人在何處山中坐禪,原來在鐔津溪上的薜蘿之間。 他的身體與松樹旁的鶴一樣古老,心靈與山岩上的雲霧一樣悠閒。 九座山峯環繞的禪修之地,月光透過雲霧,百六灘的河水聲如同佛的廣長舌。 翠竹與黃花都是禪意的象徵,佛教從西方傳來,直接指點人心,無需多言。 磨磚想做成鏡子,卻無光彩,刻舟求劍,又知何在。 我家鄉的兄弟們剎那間,若問江湖三十年的變遷。 戒刀、禪尺與蒲團,在禪定中不要只看事物的表象。 只要脊樑骨如鐵鑄般堅定,無需刻意坐禪,禪意自然安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在自然環境中坐禪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禪修者超脫塵世、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心境。詩中運用了許多佛教用語和比喻,如「磨磚作鏡」、「刻舟求劍」等,形象地表達了禪修的哲理。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禪修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