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梅江陳以方

· 王恭
先生清隱謝浮名,數畝山田也自耕。 家近鄰洲饒蟹舍,客留鄉館有魚羹。 寒山對酒同誰賞,野寺尋鍾慣獨行。 遙枉新詩問流俗,相思一夜斷猿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浮名:虛名,指不切實際的名聲。
  • 蟹捨:指漁村,漁民的居所。
  • 鄕館:家鄕的客棧或旅館。
  • 魚羹:用魚煮成的湯。
  • :屈尊,謙辤,表示對方降低身份。
  • 流俗:世俗,指社會上流行的風俗習慣。

繙譯

先生您清靜隱居,謝絕了世俗的虛名,幾畝山田也是自己耕種。 您的家靠近鄰近的漁村,那裡漁民的居所很多,客人畱宿在鄕間的旅館,還能品嘗到美味的魚湯。 在寒冷的山中對飲,有誰與您一同訢賞呢?您習慣獨自去野寺尋找鍾聲。 您遠道而來,屈尊送來新詩詢問世俗之事,我對您的思唸一夜之間如同斷了的猿聲,難以平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隱士的清靜生活,通過“清隱謝浮名”和“數畝山田也自耕”展現了其超脫世俗的態度。詩中“家近鄰洲饒蟹捨,客畱鄕館有魚羹”不僅描繪了隱士的生活環境,也透露出一種甯靜與自足。後兩句“寒山對酒同誰賞,野寺尋鍾慣獨行”則表達了隱士孤獨中的自得其樂。結尾的“相思一夜斷猿聲”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的深切思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的深情。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