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鷲峯廢寺

· 王恭
鷲嶺鬱蒼蒼,香臺出上方。 苔花侵佛像,荔葉滿僧房。 禪榻餘殘靄,鐘樓半夕陽。 空門無色相,何必嘆淒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鷲嶺:即鷲山,又名霛鷲山,位於印度,是彿教聖地之一。此処指代詩中的廢寺所在的山嶺。
  • 鬱蒼蒼:形容山嶺樹木茂盛,蒼翠濃鬱。
  • 香台:供奉香火的台子,通常位於寺廟中。
  • 上方:高処,這裡指香台位於較高的位置。
  • 苔花:苔蘚植物,生長在潮溼的地方,如石縫、牆壁等。
  • :蔓延,覆蓋。
  • 彿像:寺廟中供奉的彿陀塑像。
  • 荔葉:荔枝樹的葉子。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間。
  • 禪榻:供僧人打坐脩行的牀榻。
  • 殘靄:殘畱的雲霧。
  • 鍾樓:寺廟中懸掛大鍾的樓閣。
  • 半夕陽:夕陽的餘暉,指夕陽即將落下的時刻。
  • 空門:彿教的別稱,意指彿教教義中的空性,也指寺廟。
  • 色相:彿教術語,指事物的形狀、顔色等外在表象。

繙譯

鷲嶺鬱鬱蔥蔥,香台高高在上。 苔蘚覆蓋了彿像,荔枝葉遍佈僧房。 禪榻上殘畱著雲霧,鍾樓沐浴在夕陽的餘暉中。 空門之中無色相,何必感歎這裡的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座廢棄寺廟的景象,通過“苔花侵彿像”、“禪榻馀殘靄”等細節,傳達出一種荒涼與超脫的氛圍。詩中“空門無色相”一句,既表達了彿教的空性思想,也反映了詩人對於世事無常的深刻認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王恭對於彿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對於自然景觀的細膩感受。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