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遊廬山

· 王恭
廬峯天外麗清暉,金削芙蓉合翠微。 石鏡倒明華頂曙,香爐遙絓瀑泉飛。 謫仙吟處苔應沒,惠遠門空客到稀。 此度山人多邂逅,爲君談笑拂塵衣。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廬峯:指廬山。
  • 金削芙蓉:形容山峯如削成的金色芙蓉。
  • 翠微:山色蒼翠微茫。
  • 石鏡:廬山的一處景點,傳說能照見人的前世今生。
  • 華頂:指廬山的最高峯。
  • 香爐:廬山的一處景點,形似香爐。
  • (guà):掛,懸。
  • 謫仙:指唐代詩人李白,因其詩才被比作仙人,曾被貶謫。
  • 惠遠:東晉高僧,曾在廬山修行。
  • 邂逅(xiè hòu):偶然相遇。

翻譯

廬山峯巒高聳入雲,清麗的陽光照耀其上,山峯猶如被金色削成的芙蓉,周圍環繞着蒼翠微茫的山色。石鏡般的山石倒映着華山頂上的曙光,香爐峯遙遙掛着飛瀑,水花四濺。李白曾在此吟詠,如今他的足跡已被青苔覆蓋,惠遠和尚的門前也已少有人至。這次上山或許會偶遇山中隱士,爲你談笑間拂去衣上的塵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廬山的壯麗景色,通過「金削芙蓉」、「石鏡倒明」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展現了廬山的自然美景。詩中還融入了對歷史人物的懷念,如「謫仙吟處」、「惠遠門空」,增添了詩意和歷史感。結尾的「山人多邂逅」則帶有一絲期待和神祕感,表達了詩人對廬山之旅的美好憧憬。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