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逢故人墳

· 王恭
繫馬荒林下,蕭條對古墳。 傷心逢斷碣,揮淚讀遺文。 宿草今誰泣,清?不可聞。 空餘三尺劍,落日掛楸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斷碣:殘破的石碑。
  • 宿草:指墓地上隔年的草,比喻亡友。
  • ?:古同“猿”,猿猴。
  • 楸枌:楸樹和枌樹,這裡指墓地旁的樹木。

繙譯

我系馬於荒林之下,孤獨地麪對著古老的墳墓。 心中傷感地遇到了斷裂的石碑,揮淚閲讀著上麪的遺文。 墓地上隔年的草已無人哭泣,清冷的猿聲也聽不見了。 衹賸下三尺長的劍,夕陽掛在墓旁的楸樹和枌樹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山行途中偶遇故人墳墓的情景,通過荒林、古墳、斷碣、遺文等意象,表達了深切的哀思和懷舊之情。詩中“宿草今誰泣”一句,既是對亡友的懷唸,也透露出世事無常、人生易老的感慨。結尾的“三尺劍”和“落日掛楸枌”則增添了一抹悲壯和淒涼的色彩,使全詩的情感更加深沉。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