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陳九狂客西巖見寄之作

· 王恭
黃金沙界繞岧嶢,鐘磬微微下九霄。 禪榻鳥啼殘雨過,香臺經盡落花飄。 心持半偈緣應淺,身寄迷途恨獨遙。 堪笑此生何住著,期君天路遠相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金沙界:指佛國,即佛教中的極樂世界。
  • 岧嶢(tiáo yáo):形容山勢高峻。
  • 鐘磬:寺廟中用於報時或舉行儀式的樂器。
  • 香臺:供奉佛像的臺子,常用於焚香。
  • 半偈:指佛教中的半句經文,這裏可能指修行未深。
  • 住著:執着,指對事物的執着不放。
  • 天路:指通往天國的道路,這裏比喻超脫塵世的境界。

翻譯

圍繞着高聳的佛國,鐘磬之聲從九霄雲外微弱傳來。 禪榻上,鳥兒在殘雨過後啼鳴,香臺上的經文已盡,落花飄零。 心中持守的半句經文,修行似乎尚淺,身處迷途,遺憾獨自遙遠。 可笑這一生,我執着於何處?期待你,在天路之上,遠道相邀。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超脫塵世的佛國景象,通過對高聳的佛國、鐘磬聲、禪榻鳥啼、香臺落花等意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修行境界的嚮往和對塵世執着的反思。詩中「心持半偈緣應淺」一句,透露出詩人對自己修行未深的自省,而「身寄迷途恨獨遙」則表達了身處迷途的孤獨與遺憾。最後兩句「堪笑此生何住著,期君天路遠相邀」,既是對自己執着不放的嘲諷,也是對未來超脫境界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佛教修行和超脫境界的深刻理解和嚮往。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