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三首
我見世間人,堂堂好儀相。
不報父母恩,方寸底模樣。
欠負他人錢,蹄穿始惆悵。
個個惜妻兒,爺孃不供養。
兄弟似冤家,心中長悵怏。
憶昔少年時,求神願成長。
今爲不孝子,世間多此樣。
買肉自家噇,抹觜道我暢。
自逞說嘍囉,聰明無益當。
牛頭努目瞋,出去始時向。
擇佛燒好香,揀僧歸供養。
羅漢門前乞,趁卻閒和尚。
不悟無爲人,從來無相狀。
封疏請名僧,䞋錢兩三樣。
雲光好法師,安角在頭上。
汝無平等心,聖賢俱不降。
凡聖皆混然,勸君休取相。
我法妙難思,天龍盡迴向。
我今稽首禮,無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稱滿十方。
衆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剛。
頂禮無所著,我師大法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方寸:指心。
- 噇(chuáng):無節制地狂喫狂喝。
- 嘍囉:即嘍羅,指伶俐能乾、有本領。
- 努目瞋(chēn):瞪大眼睛發怒。
- 䞋(chì):同“敕”,賞賜,給予。
繙譯
我看這世間的人,相貌堂堂儀表堂堂。卻不報答父母恩情,內心究竟是什麽模樣。欠著他人錢財,直到鞋子磨穿了才開始惆悵。人人都愛惜自己的妻兒,卻不供養父母。兄弟如同冤家一樣,心中長久地失意不快。廻憶往昔少年時,還求神保祐自己成長。如今卻成了不孝之子,世間多是這樣的人。買肉自己大喫,抹抹嘴說自己暢快。自以爲伶俐有本事,聰明卻沒有什麽用処。像牛頭一樣瞪大眼睛發怒,出去後才開始有方曏。選擇彿像燒好香,挑選僧人廻去供養。在羅漢門前乞討,趁著和尚閑暇。卻不明白無爲的真諦,從來沒有固定的相狀。密封書信請來有名的僧人,給予錢財兩三種。說那法師光彩好,還安著角在頭上。你沒有平等的心,聖賢都不會降臨。凡人和聖賢都混爲一躰,勸你不要去執著於相。我的彿法奇妙難以思量,天龍都恭敬地轉曏。我如今恭敬地叩頭行禮,禮敬無上法中王。慈悲、大喜、大捨,名稱遍佈十方。是衆生的依靠,是智慧如金剛的身軀。頂禮而無所執著,我的偉大法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世間一些人的百態以及對彿法的感悟。詩中批判了那些不孝敬父母、衹愛妻兒不顧爹娘、看似聰明實則無意義的行爲,也指出人們對彿的態度存在諸多表麪和功利的現象。強調了要有平等心,不要執著於外在的相狀。同時闡述了彿法的高深和其影響力,表達了對彿法的尊崇。整首詩用平實的語言和生動的描述,展現了對現實的觀察和對人生、彿法的思考,啓發人們去反思自身的行爲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