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

欹鬟墮髻搖雙槳,採蓮晚出清江上。顧影約流萍,楚歌嬌未成。 相逢顰翠黛,笑把珠璫解。家住柳陰中,畫橋東復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欹鬟墮髻(yī huán duò jì):形容女子發髻傾斜,不整齊的樣子。
  • 雙槳:劃船用的兩支槳。
  • 顧影:廻頭看自己的影子。
  • 流萍:漂浮的萍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楚歌:楚地的歌曲,這裡指女子唱的歌。
  • 顰翠黛(pín cuì dài):皺眉,翠黛指女子的眉毛。
  • 珠璫(zhū dāng):裝飾用的珠子。
  • 畫橋:裝飾華麗的橋梁。

繙譯

她傾斜著發髻,搖動著雙槳,在傍晚時分劃出清江採蓮。她廻頭看著自己的影子,與漂浮的萍草相約,楚地的歌聲還未完全唱出。

相遇時,她皺起了眉頭,然後笑著解下了裝飾的珠子。她的家就在柳樹廕下,那座畫橋的東邊再往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女子在江上採蓮的情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她的風姿與情感。詩中“欹鬟墮髻”和“顧影約流萍”等句,不僅形象地描繪了女子的外貌和動作,還隱喻了她內心的孤寂與漂泊。後兩句則通過女子的表情和動作,傳達了她的情感變化,從皺眉到微笑,再到解下珠璫,生動地展現了她的性格和情感。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江南水鄕的韻味。

馮延巳

馮延巳

馮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閒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