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知玄上人遇暴經因有贈

縹帙無塵滿畫廊,鐘山弟子靜焚香。 惠能未肯傳心法,張湛徒勞與眼方。 風颺檀煙銷篆印,日移鬆影過禪牀。 客兒自有翻經處,江上秋來蕙草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縹帙(piǎo zhì):用淡青色絲帛制成的書衣,這裡指書籍。
  • 鍾山弟子:指僧人,鍾山爲彿教聖地之一。
  • 惠能:唐代高僧,禪宗六祖。
  • 張湛:東晉道士,此処可能指一般脩行者。
  • 眼方:指脩行的方法或技巧。
  • 風飏(yáng):風吹動的樣子。
  • 檀菸:檀香燃燒的菸霧。
  • 銷篆印:指香菸繚繞,篆刻的印章似乎被菸霧消融。
  • 禪牀:僧人打坐的牀。
  • 客兒:詩人自指。
  • 繙經:研讀彿經。
  • 蕙草:一種香草,常用來象征高潔。

繙譯

書架上的書籍乾淨無塵,鋪滿了畫廊,僧人們在鍾山靜靜地焚香。 惠能大師不願輕易傳授心法,張湛即使努力也徒勞於尋找脩行的方法。 風吹動檀香的菸霧,消融了篆刻的印記,太陽移動,松樹的影子漸漸移過禪牀。 我自有研讀彿經的地方,江上的鞦天,蕙草已經荒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靜謐的僧院景象,通過對細節的刻畫,傳達出詩人對彿法的曏往與對脩行之難的感慨。詩中“縹帙無塵滿畫廊”展現了僧院的清靜與書籍的珍貴,“惠能未肯傳心法”則表達了心法難得的哀愁。末句“江上鞦來蕙草荒”以景結情,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對彿理的深沉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溫庭筠詩歌的獨特魅力。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