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河南

十載歸來鬢未凋,玳簪珠履見常僚。 豈關名利分榮路,自有才華作慶霄。 鳥影參差經上苑,騎聲斷續過中橋。 夕陽亭畔山如畫,應念田歌正寂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十年:指時間跨度長,十年間。
  • 歸來:從外地回到家鄉或某個地方。
  • 鬢未凋:頭髮沒有斑白,形容人年紀不大或精神飽滿。
  • 玳簪:用玳瑁做的髮簪,貴重飾品。
  • 珠履:鑲嵌珍珠的鞋子,象徵貴族身份。
  • 常僚:經常交往的同僚或朋友。
  • 榮路:顯赫的道路,比喻仕途上的升遷之路。
  • 才華:才能和才藝。
  • 慶霄:指吉祥如意的時刻,也喻指才華得以施展的時機。
  • 上苑:皇宮園林,此處泛指皇家園林。
  • 中橋:城中的橋樑。
  • 夕陽亭:建在高處可以遠眺夕陽的地方。
  • 山如畫:形容山色之美,宛如畫卷。
  • 田歌:農夫在田野間的歌聲。
  • 寂寥:寂靜而空曠。

翻譯

十年後歸鄉,我風采依舊,常與昔日同僚相見,佩戴着貴重的玳簪和珠履。這並非只關乎名利的升遷,而是我的才華自然讓我在吉祥時刻得以展現。鳥兒的身影在皇家園林中交錯,馬蹄聲斷斷續續經過城中的橋樑。站在夕陽照耀下的亭子邊,遠望如畫的山景,想必此時田野間的農歌正孤獨地迴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歸鄉後的生活情景,以十年歸來的對比展現出詩人不凡的才華和淡泊名利的態度。首聯寫其歸來後與舊友相聚,頷聯點明才華是其得到榮耀的原因而非刻意追求。頸聯通過鳥影和馬蹄聲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寧靜而富有詩意的氛圍,尾聯則借夕陽、山色和田歌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以及對寂寥鄉村生活的深深掛念。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優美,體現了溫庭筠的文采和對人生的獨特感悟。

溫庭筠

溫庭筠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溫八叉”之稱。然恃纔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爲“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溫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溫飛卿集》及《金奩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