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李徵君:姓李的徵君。徵君,不接受朝廷徵聘做官的隱士。
- 露濃煙重:露水濃重,煙氣氤氳。
- 萋萋(qī qī):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
- 闌干:欄杆。
- 芳筵:美好的筵席。這裏指曾經和李徵君共處的宴會。
- 故榭(xiè):舊的臺榭。榭,建築在高臺上的房子。
- 羸驂(léi cān):瘦弱的馬。驂,古時駕在車前兩側的馬,這裏指馬 。
翻譯
露水濃重煙氣迷離,萋萋的芳草佈滿大地,綠樹映襯着欄杆,垂柳輕拂着長堤。院子裏落花滿地,卻沒有客人一同沉醉於此情此景,五更天將亮時那彎彎的殘月還在天空,黃鶯已經開始啼叫。回想起過往美好的筵席,心中的懷念之情難以斷絕,過去的亭臺如今已荒涼破敗,曾經熟悉的道路也變得迷茫難尋。我這匹常年往來疲憊瘦弱的馬似乎也有了感情,每經過這故居的門巷也會大聲嘶鳴,似在爲此惆悵感慨 。
賞析
這首詩是溫庭筠憑弔李徵君故居之作。首聯通過描繪露濃、煙重、草盛、樹映、柳拂等景象,勾勒出故居一片荒蕪而又帶有幾分悽美幽靜的氛圍,奠定了全詩傷感的基調。頷聯「一院落花無客醉,五更殘月有鶯啼」承上,將前文中靜態的環境描寫進一步深化,落花滿地無人共醉賞,只有殘月相伴黃鶯啼叫,以動襯靜,增添了無限的寂寥與淒涼之感,突出故居如今人去樓空的落寞。頸聯由眼前之景轉入對過往的回憶,曾經美好的筵席只能在想象中回味,而昔日的臺榭卻已荒蕪,道路難覓,今昔對比,盡顯物是人非的滄桑和詩人對往昔歲月的深切懷念。尾聯更是別出心裁,連常常往來此地的瘦馬經過故居門巷都要嘶鳴,從側面烘托出故居的荒蕪淒涼給人帶來的深沉的悲傷之感,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深深的追思與惆悵情緒。整首詩情景交融,用詞精妙,借景抒情,以鮮明的今昔對比,營造出一種濃重的懷舊傷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