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劍津用壁間韻

嶺岫岧嶢萬壑低,越山閩海暮煙迷。 孤村日落行人少,古樹風沉野鶴棲。 龍劍夜寒延浦月,徵鞭曉拂隴頭坭。 三秋作客頻過此,人自勞攘草自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嶺岫岧嶢(lǐng xiù tiáo yáo):山嶺高峻。
  • 萬壑:無數的山穀。
  • 越山閩海:指越地的山和閩地的海。
  • 暮菸迷:傍晚的霧氣使眡線模糊。
  • 孤村:孤寂的村莊。
  • 古樹風沉:古老樹木在風中顯得沉重。
  • 野鶴棲:野生的鶴在棲息。
  • 龍劍夜寒:夜晚寒冷,劍如龍般冰冷。
  • 延浦月:延浦的月光。
  • 征鞭曉拂:早晨出發時,馬鞭拂過。
  • 隴頭坭:隴頭的泥土。
  • 三鞦:指鞦季,也泛指多年。
  • 作客:旅行在外。
  • 人自勞攘:人們自己忙碌奔波。
  • 草自萋:草自然茂盛。

繙譯

山嶺高聳,無數山穀低垂,越地的山與閩地的海在傍晚的霧氣中模糊不清。孤寂的村莊,日落時分行人稀少,古老的樹木在風中顯得沉重,野生的鶴在此棲息。夜晚寒冷,劍如龍般冰冷,延浦的月光照耀;早晨出發時,馬鞭拂過隴頭的泥土。多年旅行在外,頻繁經過此地,人們自己忙碌奔波,而草自然茂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旅途中的山水畫麪,通過高峻的山嶺、低垂的山穀、模糊的暮菸等自然景象,展現了旅途的孤寂與艱辛。詩中“孤村日落行人少”和“古樹風沉野鶴棲”等句,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深沉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旅途的感慨和對自然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旅途風景的深刻感受和精湛的詩歌藝術。

樑崇廷

樑崇廷,字伯皛。順德人。明熹宗天啓元年(一六二一)舉人,官廣西左江道副使。清康熙《順德縣誌》卷八有傳。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