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日寶安諸君子招汎龍潭八日復汎篁村同觀競渡客有歌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之句者因以爲韻人賦十章鄧玄度

· 張萱
帆底驚看風飽,船頭又覺潮生。 繡柱鱗鱗隱見,蘭橈軋軋縱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ǎo):此処指風力充足,使帆張開。
  • 潮生:潮水上漲。
  • 綉柱:裝飾華麗的桅杆。
  • 鱗鱗:形容桅杆上的裝飾物像魚鱗一樣排列。
  • 蘭橈(lán ráo):指用木蘭木制成的船槳,此処泛指船槳。
  • 軋軋:形容船槳劃水的聲音。

繙譯

在帆底,我驚訝地看到風力充足,船頭則感受到潮水正在上漲。 華麗的桅杆上的裝飾物隱約可見,船槳劃水的聲音軋軋作響,縱橫交錯。

賞析

這首作品以六言詩的形式,生動地描繪了泛舟觀潮的場景。詩中“帆底驚看風飽,船頭又覺潮生”一句,通過對比帆底的風力和船頭的潮水,展現了自然界的動態美。後兩句“綉柱鱗鱗隱見,蘭橈軋軋縱橫”則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船上的裝飾和船槳的聲音,營造出一種既華麗又充滿動感的氛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觀察和深刻感受。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