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古豪歸甌寧二首

南建旬宣最有聲,尊開江閣志澄清。 民情不啻碑羊叔,宦況何如傳賈生。 自古隨珠曾按劍,於今鄭谷且逃名。 感君世事堪惆悵,肯爲清流便濯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南建:指南方地區。
  • 旬宣:十天一次的宣示,這裡指定期發佈政令。
  • :尊敬,這裡指尊重。
  • 江閣:江邊的樓閣。
  • 志澄清:有志於澄清政治。
  • 不啻:不亞於,不次於。
  • 碑羊叔:指羊祜,晉代名臣,因其政勣卓著,死後百姓爲之立碑。
  • 宦況:官場生涯。
  • 傳賈生:指賈誼,西漢文學家、政治家,其政治生涯多舛。
  • 隨珠:隨侯珠,古代傳說中的寶珠,比喻珍貴之物。
  • 按劍:拔劍,比喻警惕或準備行動。
  • 鄭穀:指隱居的地方。
  • 逃名:逃避名聲,隱居。
  • 清流:指清高的士人。
  • 濯纓:洗滌帽帶,比喻洗清自己的行爲,保持清白。

繙譯

在南方地區,你定期發佈政令,聲名顯赫, 你在江邊的樓閣中尊重他人,有志於澄清政治。 你對民情的了解不亞於爲羊祜立碑的百姓, 你的官場生涯又如何與賈誼的傳記相比呢? 自古以來,珍貴的隨侯珠也曾被人警惕, 如今,我甯願隱居鄭穀,逃避名聲。 感謝你對世事的感慨,足以讓人感到惆悵, 你是否願意爲了清高的士人,洗清自己的行爲,保持清白?

賞析

這首詩是張子翼送別張古豪歸甌甯的作品,通過對比歷史人物羊祜和賈誼,表達了對張古豪政勣和人品的贊賞。詩中“隨珠曾按劍”和“鄭穀且逃名”反映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及對隱居生活的曏往。最後兩句則是對張古豪的期望,希望他能保持清白,不被世俗所染。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對世事的深刻洞察。

張子翼

張子翼,字汝臨,號事軒。瓊山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亞魁。授武昌縣教諭,升廣西陸川知縣。在任五年,祀名宦。歸田後閉門課子,與海瑞、王弘誨詩簡往來,傳爲韻事。有《事軒摘稿》。《海南叢書》第五冊有傳。張子翼詩,以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海口海南書局印行之《海南叢書》第五冊《張事軒摘稿》爲底本,校以明陳是集《溟南詩選》所錄張子翼詩。 ► 1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