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丙子燈夕:指丙子年(1636年)的元宵節夜晚。
- 曝書檯:指曬書的平臺,這裏可能指一個文化活動的場所。
- 燈輪:指裝飾有燈籠的輪子,用於節日裝飾。
- 九陌:指都城中的九條主要街道。
- 香塵:指街道上因人羣活動而揚起的塵土,帶有香氣,形容節日的熱鬧。
- 鰲:傳說中的大海龜,這裏指月亮像被鰲揹負而來。
- 燒雲火樹:形容煙花燦爛,如同燃燒的雲和火樹。
- 金蓮:指金色的蓮花燈。
- 五夜:指元宵節的夜晚,傳統上元宵節有五個夜晚的慶祝活動。
- 卜繭:古代一種占卜方式,用繭來預測吉凶。
- 穠李:指繁盛的李樹,這裏比喻節日的繁華景象。
- 歌梅:指歌唱關於梅花的詩句,梅花是冬天的象徵,這裏可能指節日的歡樂氣氛。
翻譯
在丙子年的元宵節夜晚,我們在曬書的平臺上享受着整夜的歡樂,共同對着裝飾有燈籠的輪子舉杯慶祝。都城的主要街道上,隨着馬匹奔馳,香塵四起,而一輪碧月彷彿被巨大的海龜揹負着緩緩升起。煙花燦爛如同燃燒的雲和火樹,金色的蓮花燈在元宵節的五個夜晚中綻放,照亮了夜空。我告訴孩子們不要去占卜吉凶,而是隨着節日的繁華景象,去歌唱關於梅花的詩句,享受這歡樂的時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丙子年元宵節夜晚的熱鬧場景,通過「曝書檯」、「燈輪」等文化元素,展現了節日的文化氛圍。詩中「九陌香塵」、「燒雲火樹」等生動描繪了節日的熱鬧和煙花的燦爛,而「妒月金蓮」則巧妙地將金色的蓮花燈與月亮相比,增添了詩意。最後,詩人勸導兒童不要去占卜,而是要享受節日的歡樂,表達了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傳統節日的深厚情感。
張萱的其他作品
- 《 立春日胥江驛東方舟友人時丁未冬十二月二十一日也 》 —— [ 明 ] 張萱
- 《 丁丑元日 》 —— [ 明 ] 張萱
- 《 題沈啓南小幅山水 》 —— [ 明 ] 張萱
- 《 戊辰七十有一境內外諸名碩皆以佳章見壽賦此奉謝四首 》 —— [ 明 ] 張萱
- 《 秋日豐湖宴集田伯善少參汎舟候月縱談玄教見貽便面詩畫次韻賦答 》 —— [ 明 ] 張萱
- 《 徐海石中丞入佐內臺還裏有終焉之志詩以訊之 》 —— [ 明 ] 張萱
- 《 丙子季春邑侯金公偕歸善陸侯遊羅浮餘以瞽目地主不能從侍賦此呈之以見響往 》 —— [ 明 ] 張萱
- 《 園居六十章 》 —— [ 明 ] 張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