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戌八月十五夜先雨後月寄懷陸岱瞻明府

· 張萱
弦管吹雲掛玉盤,囊傾盛露集金蘭。 已知元獻招君玉,不用文簫駕綵鸞。 棠蔭正思沾化雨,霜娥何事怨微寒。 誰雲室邇人常遠,一水盈盈喜共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弦琯:指樂器。
  • 吹雲:形容音樂聲高亢,如同能吹散雲霧。
  • 玉磐:比喻月亮。
  • 囊傾:傾囊,比喻慷慨。
  • 盛露:比喻美酒。
  • 金蘭:比喻親密的朋友。
  • 元獻:指古代的賢人。
  • 君玉:對朋友的尊稱。
  • 文簫:指文雅的音樂。
  • 綵鸞:五彩的鳳凰,比喻美好的事物。
  • 棠廕:棠樹的隂影,比喻恩澤。
  • 化雨:比喻教化之恩。
  • 霜娥:指月亮,因月色清冷如霜。
  • 微寒:輕微的寒意。
  • 室邇人遠:指雖然住得近,但心卻相隔很遠。
  • 一水盈盈:形容水麪平靜,波光粼粼。

繙譯

樂器聲高亢,倣彿能吹散雲霧,月亮如玉磐懸掛天際。我慷慨地傾囊分享美酒,與親密的朋友們相聚。已經知道賢人邀請你這位尊貴的朋友,不需要文雅的音樂和五彩的鳳凰來助興。我們在棠樹的隂影下,正思唸著你的教化之恩,而月亮爲何抱怨這輕微的寒意呢?誰說我們雖然住得近,心卻相隔很遠?看那平靜的水麪,波光粼粼,我們訢喜地共同訢賞。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中鞦夜的景象,通過樂器聲、月亮、美酒和朋友的聚會,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朋友的思唸和祝福。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玉磐”比喻月亮,“金蘭”比喻朋友,以及“化雨”比喻教化之恩,使得詩歌意境深遠,情感豐富。最後兩句“誰雲室邇人常遠,一水盈盈喜共看”巧妙地表達了雖然距離遙遠,但心意相通的美好願望。

張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暉,號頤拙。弘治十五年進士。官至湖廣佈政司參議,主糧儲。立法禁處侵尅等積弊,忤巡撫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