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叔易郎中之閩

茅檐僅隔幾漁罾,五載無由識李膺。 牛渚月明船久泊,龍門春煖客初登。 三山果熟催徵騎,四月蓴香憶舊朋。 奈爾相逢又相別,河梁攜手復何能。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茅檐:茅草覆蓋的屋檐,指簡陋的房屋。
  • 漁罾:(yú zēng)漁網。
  • 李膺:東漢名士,這裏指李叔易。
  • 牛渚:地名,在今安徽省馬鞍山市採石磯。
  • 龍門:地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南,古代科舉考試的象徵。
  • 三山:神話中的仙山,這裏指福建的山。
  • 蓴香:(chún xiāng)蓴菜的香味,蓴菜是江南水鄉的特產。
  • 徵騎:(zhēng qí)出征的馬匹,指遠行的旅人。
  • 河梁:橋樑,常用來象徵離別之地。

翻譯

茅草屋檐僅隔着幾張漁網,五年來我無法認識李膺般的人物。 牛渚的月光下船隻久久停泊,龍門的春意中客人初次登臨。 三山的果實成熟催促着遠行的旅人,四月的蓴菜香讓我懷念舊日的朋友。 奈何我們剛剛相逢又要分別,在橋樑上攜手又怎能長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李叔易的深厚情誼和不捨之情。詩中通過「茅檐僅隔幾漁罾」和「五載無由識李膺」描繪了詩人與李叔易雖近在咫尺卻難以相識的遺憾。後兩句通過對牛渚、龍門等地的描繪,展現了友人旅途的艱辛與初登龍門的喜悅。結尾的「河梁攜手復何能」則深刻表達了詩人對即將到來的離別的無奈與哀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袁士元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彥章,號菊村學者。幼嗜學,性至孝。以薦授鄞學教諭,調西湖書院山長,改鄮山,遷平江路學教授。後擢翰林國史院檢閱官,不就。有《書林外集》。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