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寒食的習俗。
- 祀墳:祭拜祖先的墳墓。
- 西原: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廢寺:廢棄的寺廟。
- 雲構:形容建築物高聳入雲。
- 一夕:一夜之間。
- 煙塵:戰火或災難的煙霧和塵埃。
- 化劫灰:變成廢墟。
- 佛閣:供奉佛像的樓閣。
- 丹青:繪畫,這裏指寺廟的壁畫。
- 瓦礫:破碎的磚瓦。
- 禪房:僧人修行的房間。
- 花木:花草樹木。
- 蒿萊:雜草。
- 騷人:詩人。
- 杜宇:即杜鵑,其鳴聲哀怨,常用來象徵哀愁。
- 斷礎:斷裂的柱基。
- 荒煙:荒涼的煙霧。
- 詩律:詩的格律。
翻譯
當年這座寺廟高聳入雲,一夜之間,戰火將其化爲廢墟。佛閣上的壁畫只剩下破碎的磚瓦,禪房周圍的花草樹木也長滿了雜草。春風吹過萬里,詩人心中充滿了哀怨,落日映照下,千秋的杜鵑聲聲哀鳴。斷裂的柱基和荒涼的煙霧中,蘊含着無限的感慨,這一首詩的格律,又是爲誰而作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座曾經輝煌的寺廟在戰火中化爲廢墟的景象,通過對比昔日的高聳與今日的荒涼,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雲構」、「煙塵」、「化劫灰」等,生動地再現了寺廟的興衰。後兩句則通過「騷人怨」和「杜宇哀」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哀愁和對往昔的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歷史滄桑的深刻感悟。
陳賡的其他作品
- 《 蒲中八詠爲師巖卿賦蒲津晚渡 》 —— [ 元 ] 陳賡
- 《 蒲中八詠爲師巖卿賦蒲津晚渡 》 —— [ 元 ] 陳賡
- 《 寄陝郡楊正卿 》 —— [ 元 ] 陳賡
- 《 送李長源 》 —— [ 元 ] 陳賡
- 《 蒲中八詠爲師巖卿賦蒲津晚渡 》 —— [ 元 ] 陳賡
- 《 遊龍祠 》 —— [ 元 ] 陳賡
- 《 蒲中八詠爲師巖卿賦蒲津晚渡 》 —— [ 元 ] 陳賡
- 《 寒食祀墳回登臨西原廢寺二首 》 —— [ 元 ] 陳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