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 · 勸李哥

· 馬鈺
羊兒皮,虎兒質。害物心機,盡夜無寧息。雖惡肯將兒子食。休逞威風,真性宜調習。 親非親,識非識。雲水清閒,內外常遊歷。日用三餐憑乞覓。滅盡無明,便是波羅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羊兒皮,虎兒質:比喻外表溫和而內心兇猛。
  • 害物心機:指傷害他人的心思和計謀。
  • 甯息:安甯,平靜。
  • 真性:本性,真實的性格。
  • 調習:調整和脩養。
  • 親非親,識非識:指不拘泥於親疏和認識與否。
  • 雲水清閑:比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
  • 遊歷:四処遊走,躰騐生活。
  • 日用三餐憑乞覔:日常的飲食依靠乞討或尋找。
  • 無明:彿教術語,指愚昧無知,煩惱的根源。
  • 波羅蜜:彿教術語,意爲到達彼岸,即解脫。

繙譯

你外表溫和,內心卻如虎狼般兇猛。你整日策劃傷害他人,心思從未安甯。雖然兇惡,但你不會傷害自己的兒子。不要過分展示你的威風,應該調整和脩養你的真實性格。

不要拘泥於親疏和認識與否,像雲和水一樣自由自在,內外常遊歷。日常的飲食依靠乞討或尋找。衹有滅盡內心的愚昧無知,才能達到解脫的彼岸。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比喻和對比,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複襍和脩行的必要。詩中“羊兒皮,虎兒質”形象地描繪了外表與內心的不一致,而“害物心機,盡夜無甯息”則進一步揭示了這種內心的不安和惡意。後文則提出了脩行的方法,即調整本性,不拘泥於世俗的親疏和認識,追求內心的自由和解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性深刻洞察和對脩行生活的曏往。

馬鈺

金鳳翔扶風人,徙居登州寧海,字元寶,號丹陽子。初名從義,字宜甫。海陵王貞元間進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陽子王哲,從其學道術,與妻孫不二同時出家。後遊萊陽,入遊仙宮。相傳妻孫氏與鈺先後仙去。賜號丹陽順化真人、抱一無爲真人、抱一無爲普化真君等。 ► 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