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弁山黃龍洞簡趙仲光

· 郯韶
石洞陰陰海氣寒,絕厓千尺落奔湍。 白翻飛燕空中見,黑入潛蛟地底蟠。 陟險未窮雙蠟屐,放形自笑一儒冠。 十年來往青山路,依舊黃塵沒馬鞍。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遊弁山:遊覽弁山,弁山位於今浙江省湖州市。
  • 黃龍洞:弁山中的一個洞穴名。
  • 陰陰:陰暗的樣子。
  • 海氣:這裏指洞中潮溼的氣息,給人以海邊的感覺。
  • 奔湍:急流。
  • 飛燕:飛翔的燕子。
  • 潛蛟:傳說中潛藏在水底的蛟龍。
  • 陟險:攀登險峻之地。
  • 蠟屐:塗有蠟的木屐,古代登山時常用。
  • 放形:放縱形骸,不受拘束。
  •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指儒生身份。
  • 馬鞍:馬背上的鞍具,這裏指騎馬行走。

翻譯

石洞中陰暗潮溼,彷彿海邊的氣息般寒冷,懸崖陡峭,千尺之下是急流奔騰。 空中飛燕翻飛,彷彿可見,而傳說中的蛟龍則潛藏在深邃的地底。 雖然穿着蠟屐,但攀登險峻之地仍未盡興,自嘲地笑自己這個儒生身份。 十年來,我往返於這條青山之路,如今依舊,黃塵飛揚,掩蓋了馬鞍。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遊覽弁山黃龍洞時的所見所感。詩中,「石洞陰陰海氣寒」一句,既描繪了洞內的陰冷潮溼,又通過「海氣」一詞,賦予了洞穴以神祕莫測的氛圍。後文通過「飛燕」與「潛蛟」的對比,展現了洞外與洞內的不同景象,增添了詩意的層次感。結尾處,作者以「黃塵沒馬鞍」表達了對時光流轉、景物依舊的感慨,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往昔的懷念。

郯韶

元湖州吳興人,字九成。號雲臺散史,又號苕溪漁者。慷慨有氣節。順帝至正中嘗闢試漕府掾,不事奔競,澹然以詩酒自樂。工詩。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