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 · 立春日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渾未辦、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閑。閑時又來鏡裏,轉變朱顏。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鴈先還。
拼音
名句
譯文
從美人髮上的裊裊春幡,看到春已歸來。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迴西園。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
東風自立春日起,忙於裝飾人間花柳,閒來又到鏡裏,偷換人的青春容顏。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鴈卻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釋
漢宮春:詞牌名。《高麗史·樂志》名《漢宮春慢》。《夢窗詞集》入「夾鍾商」。各家句讀多有出入,通常以《稼軒長短句》爲準。九十六字,前後闋各四平韻。
立春日:一作「立春」,春氣始而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土壤逐漸解凍。
春幡:古時風俗,每逢立春,剪綵綢爲花、煤、燕等狀,插於婦女之鬢,或綴於花枝之下,曰「春幡」,也名「恬勝」,「綵勝」。稼軒《蝶戀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間作》詞起句云:「誰向椒盤答綵勝。」此風宋時尤盛。《歲時風土記》:「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爲小旙,謂之『春旙』。或懸於家人之頭,或綴於花枝之下。」南朝·陳·徐陵《雜曲》:「立春歷日自當新,正月春幡底須故」。
「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句:謂從美人頭髮上的嫋嫋春幡,看到春已歸來。
「無端風雨,未肯收盡餘寒。」句:言雖已春歸,但仍時有風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猶在。無端,平白無故地。
年時燕子:指去年南來之燕。
西園:漢都長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門外有瓊林苑,都稱西園,專供皇帝打獵和遊賞。此指後者,以表現作者的故國之思。
「年時燕子,料今宵夢到西園。」句:燕子尚未北歸,料今夜當夢迴西園。
渾:全然。
黃柑薦酒:黃柑酪製的臘酒。立春日用以互獻致貿。
更傳:更談不上相互傳送。
青韭堆盤:《四時寶鑑》謂「立春日,唐人作春餅生菜,號春盤」。又一說,稱『五辛盤』。《本草綱目·菜部》:「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蔥、蒜、韭、募惹、芥辛嫩之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號『五辛盤』。
「渾未辨、黃柑薦酒,更傳青韭堆盤。」句:言已愁緒滿懷,無心置辦應節之物。宋蘇軾《立春日小集戲李端叔》詩云:「辛盤得青韭,臘酒是黃柑。」辛詞本此,但反用其意。
熏梅染柳:吹得梅花飄香、柳絲泛綠。唐·李賀《瑤華樂》詩:「玄霜絳雪何足雲?薰梅染柳將贈君。」
鏡裏轉變朱顏:謂年華消逝,鏡裏容顏漸老。宋·秦觀《千秋歲·謫虔州作》:「日邊清夢斷,鏡裏朱顏改。」
「卻笑東風,從此便薰梅染柳,更沒些閒。閒時又來鏡裏,轉變朱顏。」句:言「東風」自立春日起,忙於裝飾人間花柳,閒來又到鏡裏,偷換人的青春容顏。
清愁:凄凉的愁悶情緒。
解連環:《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齊閔王之遇殺》:「秦昭王嘗遣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曰:『齊多智,而解此環否?』君王后以示羣臣,羣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錐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辛詞用此喻憂愁難解。
「清愁不斷,問何人會解連環。」句:言清愁綿綜如連環不斷,無人可解。
生怕:最怕、衹怕。
塞鴈:去年由塞北飛來的大鴈。
「生怕見花開花落,朝來塞鴈先還。」句:言怕見花開花落,轉眼春逝,而朝來塞鴈卻已先我還北。
序
這首詞應當作於南渡之後而且作者對朝廷失望之後。作者寫惜春、戀春的同時,藉以抒發功業無成的苦悶和對北方故國的思念,同時也隱晦地表示了對統治者苟安江南的不滿。上闋寫立春的景象和今不如昔的感慨。春天已重歸大地,看美人的頭頂鬢邊,搖搖顫顫插帶着彩幡。無端的一陣風雨,還不肯收盡殘冬的餘寒。「年時」二句,去年的燕子,料想它在今晚定然在夢中回到故都西園。用燕子的遭遇,指明汴京陷落的現實。末二句寫到,今年我還沒有備辦黃柑釀製的美酒,更別說向親友饋送青韭堆盤。從立春的無心緒和悽苦生活角度,抒發春怨的兩重主題。
下闋再推進一層,「都笑東風」忙於梅柳,譏諷更加形象明朗。「閑時」句寫到將來的他們愧對人生,寫得深沉。悽清的憂愁纏綿不斷,則是寫自己報國無門的悲哀了。最後寫實在害怕看見花開花落春光殘,清早時關塞的大鴈已先我返回了中原,感情悽愴沉咽,激烈情懷卻描述婉曲便更能感人情懷。
賞析
全詞緊扣立春日的所見所感來寫,賦予節物風光以更深的含意,於哀怨中帶嘲諷,內涵充盈深沉。開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跡,正是「使事如不使也」。而以「裊裊」形容其搖曳,化靜爲動,若微風吹拂,更見春意盎然。從思想內容看,雖不能確斷其爲辛稼軒南歸後所寫的第一首詞,但必爲初期之作。辛稼軒對於恢復大業的深切關注,作者的激昂奮發的情懷,都已真切地表達出來。
上闋起韻點題,寫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風景。立春日是春天到來的信號,表現這節物風光。作者以一「看」字,將春天的氣息,通過婦女們立春日的頭飾——裊裊春幡散佈出來,暗示出作者對於春歸的喜悅。以下一韻,不直接往前寫去,卻反挑一筆,寫出對寒風冷雨阻礙春來的幽怨。以下突然寫到燕子,用比興法推出懷念故國的感情。因爲餘寒未盡,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時南來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國的「西園」去。但燕子雖然無法歸去,作者卻生派它一個「西園夢」。一個「料」字,化無理爲有趣,表明這燕子,已經成了作者思念故國的精神象徵。而燕子只能「夢」而不能「到」西園,暗示西園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國之思,卻不能一探故里。借燕傳情,頗爲沉痛。以下回到立春日風光中來,黃柑薦酒,青韭推盤,這立春日應備的食品,現在作者卻無心準備,並且顯得心煩意亂。作者沒有明言原因,但通過上下文語境,人們可以明白,是濃烈的故國之思,和時光流逝、英雄無用的悲傷,使作者完全亂了方寸,連節日應酬也無心去爲之了。
下闋寫對春天再來的種種感受,把筆由立春日探進整個春天裏去。換頭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闋中的緊張和煩亂情緒,並領起以下五句。其所「笑」者,一爲東風染遺梅柳,染追花草,使萬紫千紅的春天漸次到來,作者取笑東風的從此不得消閒;二是東風偶爾清閒時,不過是把鏡中人的朱顏轉換成衰老的模樣。在這春天越來越華美而作者越來越衰老的對照中,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淚水。因爲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東風面前,作者所感覺到的是志士投閒、英雄無用而徒任芳華流逝的生命悲哀。由此可知,換頭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內緊外鬆、甚至正話反說的趣味。以下直接歸爲正話正說,極言清愁難消。作者化用「解連環」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斷滋生、越積超重的清愁,正像一個不見首尾的連環一樣,不打碎則無法解開連環,也就是說,這是一種與生命共始終的感情。此處「問何人」一語,下得悽側,它向外探詢的口吻,寫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國之倩、生命之悲所縈繞,急於擺脫又無可擺脫的痛苦。它含蓄地表明瞭對於南宋統治者不思恢復、放廢英雄的怨尤。最後一韻,直探進暮春裏去,寫作者怕見花開花落的心情,和看見暮春時大鴈自由北還而傷痛於作者的人不如鴈。這裏有惜春惜時的感情,有懷念故國的感情,也有對於南宋統治者久不作恢復之計的怨尤。至此,不僅上闋中的無端幽怨和煩亂得到了解釋,而且全詞的主旨也從這花開花落、塞鴈先還的意象中脫跡而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裊裊:形容細長柔軟的東西隨風擺動。
- 春幡:古時風俗,每逢立春,剪紙或綢作幡,系於花下,或掛在樹枝上,象征著春天的到來。
- 渾未辦:全未準備好。“辦”同“辦”。
- 黃柑薦酒:黃柑釀制的臘酒。
- 青韭:青綠色的韭菜。
繙譯
春天已然歸來,看到美女的頭上,那細長柔軟的春幡在隨風擺動。沒有緣由的風雨,還不肯將殘畱的寒氣全部收歛。去年的燕子,料想今夜會夢到西園。全然還沒有準備好黃柑釀成的酒,更談不上用青韭堆積裝磐。 卻笑那東風,從這以後便忙著燻染梅花、染綠柳樹,再也沒有一點空閑。空閑的時候又來到鏡子裡,媮媮讓容顔轉變。清愁緜緜不斷,問有誰會解那玉連環。很怕看到花兒開放又凋謝,早晨塞外的大雁率先飛廻。
賞析
這首詞緊釦立春日的所見所感來寫。上片寫春天到來的景象及人們迎春的歡樂,下片轉入詞人自己的感慨。他感歎時光易逝,人生無常,麪對春天既訢喜又憂愁。詞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摹,抒發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人生變化的哀愁。整躰語言優美,情感細膩,極具藝術感染力。以樂景襯哀情,使得愁緒的表達更爲深沉。

辛棄疾
南宋著名豪放派詞人、將領,濟南府歴城縣(今山東省濟南市歴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生於金山東東路(原北宋京東東路)濟南府歴城縣,時中原已陷於金。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海陵王南侵,稼軒趁機聚衆二千,投忠義軍隸耿京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奉京命奏事建康,高宗勞師建康,授天平軍節度掌書記,並以節度使印告召京。時京部將張安國殺京降金,稼軒還至海州,約忠義軍五十騎,徑趨金營,縛張安國以歸,獻俘行在,改差簽判江陰軍,時年二十一歲。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乾道時,累知滁州,寬徵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歴提點江西刑獄,京西轉運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使,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創建「飛虎軍」,雄鎮一方。後再知隆興府,任上因擅撥糧舟救荒,爲言者論罷。宋光宗紹熙二年(1191年),起提點福建刑獄,遷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未幾又爲諫官誣劾落職,居鉛山。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嘉泰四年(1204年),遷知鎮江府,旋坐謬舉落職。開禧三年(1207年)召赴行在奏事,進樞密都承旨,未受命而病卒,年六十八。後贈少師,諡「忠敏」。稼軒擅長短句,以豪放爲主,有「詞中之龍」之稱,與東坡並稱「蘇辛」,又與易安並稱「濟南二安」。平生力主抗金,「以恢復爲志,以功業自許」,嘗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然命運多舛,屢與當政之主和派政見不合,備受排擠,壯志難酬。故滿腔激情多寓於詞。詞風多樣,題材廣闊,悲鬱沉雄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更善化前人典故入詞。現存詞六百餘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詩集《稼軒集》已佚。清嘉慶間辛敬甫輯有《稼軒集鈔存》,近人鄧恭三增輯爲《辛稼軒詩文鈔存》。生平見《宋史·卷四百〇一·辛棄疾傳》,近人陳思有《辛稼軒年譜》及鄧恭三《辛稼軒年譜》。
► 794篇诗文
辛棄疾的其他作品
- 《 沁園春 · 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 —— [ 宋 ] 辛棄疾
- 《 鵲橋仙 · 和范先之送祐之歸浮梁 》 —— [ 宋 ] 辛棄疾
- 《 菩薩蠻 · 江搖病眼昏如霧 》 —— [ 宋 ] 辛棄疾
- 《 出塞 · 春寒有感 》 —— [ 宋 ] 辛棄疾
- 《 賀新郎 · 和呉明可給事安撫 》 —— [ 宋 ] 辛棄疾
- 《 念奴嬌 · 雙陸,和陳仁和韻 》 —— [ 宋 ] 辛棄疾
- 《 再用儒字韻二首 》 —— [ 宋 ] 辛棄疾
- 《 即事 》 —— [ 宋 ] 辛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