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幽居獻蘇侍郎三首時拜太祝未上 其二
中歲尚微道,始知將谷神。
抗策還南山,水木自相親。
深林開一道,青嶂成四鄰。
平明去采薇,日入行刈薪。
雲歸萬壑暗,雪罷千崖春。
始看玄鳥來,已見瑤華新。
寄言搴芳者,無乃後時人。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歲:中年。
- 穀神:出自《老子》,這裏指修養的一種境界。
- 抗策:舉起馬鞭。(「抗」讀作「kàng」)
- 青嶂:如屏障的青山。(「嶂」讀作「zhàng」)
- 采薇:採集野薇。
- 刈薪:砍柴。(「刈」讀作「yì」)
- 玄鳥:燕子。
- 瑤華:指美玉,這裏指如玉般的花。
- 搴芳:採摘花草。(「搴」讀作「qiān」)
翻譯
中年時我纔開始崇尚微妙的道,才明白要修養心神達到穀神的境界。 揚起馬鞭回到南山,山山水水自然與我相親近。 幽深的樹林中開闢出一條道路,四周是如屏障的青翠山峯。 清晨出去採集野薇,太陽落山時去砍柴。 雲彩飄回山谷變得昏暗,雪停之後千座山崖迎來春天。 纔看到燕子歸來,已經見到如玉般的新花綻放。 寄言那些採摘花草的人,不要成爲落後於時節的人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終南山的幽居生活以及對自然的感悟。詩的開頭,詩人表達了自己中年時對道的追求和對修養心神的認識。隨後,通過對南山環境的描寫,展現出山水與詩人的親近,以及幽居之地的寧靜與美麗。詩中對清晨采薇、日暮刈薪的敘述,體現了詩人簡單而充實的生活。「雲歸萬壑暗,雪罷千崖春」這兩句,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象的變化,富有意境。最後,詩人以玄鳥歸來和瑤華新放象徵春天的到來,並借對採摘花草之人的寄語,表達了對把握時機、順應自然的思考。整首詩語言自然,意境清幽,透露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

儲光羲
唐潤州延陵人,祖籍兗州。玄宗開元十四年進士。任馮翊、汜水、安宜、下邽等縣尉。後隱居終南。復出任太祝,世稱儲太祝。遷監察御史。安祿山陷長安,迫受僞職。後脫身歸朝,貶死於嶺南。有集。
► 2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