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曲
青樓昨夜東風轉,錦帳凝寒覺春淺。
垂楊搖絲鶯亂啼,褭褭煙光不堪翦。
博山吹雲龍腦香,銅壺滴愁更漏長。
玉頰啼紅夢初醒,羞見青鸞鏡中影。
儂家少年愛游逸,萬里輪蹄去無跡。
朱顏未衰消息稀,腸斷天涯草空碧。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青樓:這裏指華麗的高樓。
- 錦帳:華美的帷帳。
- 嫋嫋(niǎo):形容煙霧繚繞上升的樣子。
- 博山:一種香爐的名稱。
- 龍腦香:一種香料。
- 青鸞(luán):傳說中的神鳥。
- 儂家:我家。
翻譯
華麗的高樓昨夜東風迴轉,華美的帷帳凝聚着寒意感覺春天還淺。垂楊搖曳着柳絲黃鶯雜亂地啼叫,嫋嫋的煙霧光芒難以剪斷。博山爐中焚燒着龍腦香,銅壺滴漏顯示着愁苦時間那麼漫長。如玉的臉頰帶着啼哭的紅暈就像夢剛剛醒來,羞於看見青鸞鏡中自己的影子。我家的那位少年喜愛遊歷閒逸,行走萬里車轍馬蹄離去後毫無蹤跡。青春的容顏還沒有衰老消息卻稀少,極度傷心在天涯那草空空青綠。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女子在早春時節的心境和感受。詩的開頭通過東風、春淺、垂楊、鶯啼等元素,營造出早春略帶寒意但又生機萌動的氛圍。女子面對這樣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有孤獨、愁苦、思念。博山爐和銅壺滴漏進一步烘托出她的愁緒綿綿。她夢後初醒,對着鏡子自憐,體現出內心的空虛和寂寞。而她家的少年遠遊不歸,讓她掛念又傷心,容顏未老卻已開始承受相思之苦與對未來的擔憂。全詩意境優美,情感細膩,生動地描繪了女子的複雜心情。

戴叔倫
戴叔倫,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任新城令、東陽令、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晚年上表自請爲道士。其詩多表現隱逸生活和閒適情調,但《女耕田行》、《屯田詞》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艱苦。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於眉睫之前”。其詩體裁皆有所涉獵。今存詩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細辨僞。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