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歲

葉舟容易,行盡江南地。南雁斷,無書至。憐君羈旅處,見我飄蓬際。如夢寐、當年閬苑曾相對。 休說深心事。但付狂歌醉。那更話,孤帆起。水精溪繞戶,雲母山相砌。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裏。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千秋歲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葉舟:小船。
  • 羈旅:長期漂泊他鄉。
  • 飄蓬:隨風飄蕩的蓬草,常用來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閬苑:(làng yuàn)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裏代指京城。
  • 水精:即水晶,這裏形容溪水清澈透明。
  • 雲母:一種礦物質,晶體透明有光澤,這裏形容山巒如用雲母堆砌。

翻譯

一艘小船輕易就駛完了江南之地。往南去的大雁飛遠了,也沒有你的書信到來。可憐你漂泊在他鄉,正如同看見此時四處飄零的我。這一切就像是在夢裏一樣,還記得當年在京城我們曾經相對共處。 不要再說那些藏在心底的深沉往事了,不如盡情狂歌沉醉吧。可怎堪又說起你乘孤帆離去的事。那地方水晶般清澈的溪流環繞着門戶,雲母般的山巒相互堆砌。你不要走啊,只適合陪伴我在這溪邊山裏。

賞析

這首詞是晁補之與友人分別時所作,情感真摯深沉。上闋回憶往昔與友人在京城的美好時光,如今漂泊相遇,更顯這份情誼的珍貴,同時又爲下文的離別蓄勢。下闋詞人希望友人不要談論傷心事,選擇盡情狂歌買醉來躲避分別的痛苦。又提及友人即將孤帆遠行,兩相對比,一個「那更」突出愁情更添。詞中對友人去處「水精溪繞戶,雲母山相砌」這般美好的描繪,與現世的分別形成強烈反差,更增添了不捨之感。結句「君莫去。只堪伴我溪山裏」直抒胸臆,將挽留友人、渴望相伴的急切心情表露無遺,真摯感人,深刻地體現了詞人對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離別之苦的無奈。

晁補之

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號歸來子,漢族,濟州鉅野(今屬山東鉅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爲“蘇門四學士”(另有北宋詩人黃庭堅、秦觀、張耒)之一。曾任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與張耒並稱“晁張”。其散文語言凝練、流暢,風格近柳宗元。詩學陶淵明。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近蘇軾。但其詩詞流露出濃厚的消極歸隱思想。著有《雞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