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日高春睡,喚起懶裝束。年年落花時候,慣得嬌眠足。學唱宮梅便好,更暖銀笙逐。黛蛾低綠。堪教人恨,卻似江南舊時曲。 常記東樓夜雪,翠幕遮紅燭。還是芳酒杯中,一醉光陰促。曾笑陽臺夢短,無計憐香玉。此歡難續。乞求歌罷,借取歸雲畫堂宿。
拼音

所属合集

#六幺令

注釋

“更暖”句:周密《齊東野語》卷一七《笙炭》條:“只笙一部,已是二十餘人。自十月旦至二月終,日給焙笙炭五十斤,用錦熏籠藉笙於上,復以四和香薰之。蓋笙簧必用高麗銅爲之,以綠蠟,簧暖則字正而聲清越,故必用焙而後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六幺令:詞牌名。
  • 裝束:整理服飾,這裏指梳妝打扮 。
  • 慣得:常常得以 。
  • 宮梅:宮裏流行的梅花妝,這裏借指流行的歌曲 。
  • 銀笙:笙的美稱。笙,一種簧管樂器 。
  • **黛蛾:女子細長的眉毛,常用來代指美女。 **
  • 陽臺夢:宋玉《高唐賦序》中,楚王夢與巫山神女歡會,神女說自己「旦爲朝雲,暮爲行雨」。後用「陽臺夢」指男女歡會 。
  • 憐香玉:對女性的愛憐。香玉,美女 。
  • 歸雲:本指行雲,這裏借指女子 。

翻譯

太陽高高升起,春日裏還在酣睡,被喚起後也懶得梳妝打扮。每年落花時節,總是能盡情享受慵懶的睡眠。學着唱當下流行的曲子就好了,更隨着溫暖的銀笙吹奏聲練習。她低垂着畫有黛眉的眉眼,那神態真讓人又愛又恨,唱起歌來恰似江南舊時聽過的曲調。

常常回憶起東樓那個落雪的夜晚,翠綠色的帷幕遮住搖曳的紅燭。依然是在芬芳的酒杯之中,沉醉間光陰飛逝。曾經笑話陽臺夢過於短暫,可面對她的美好卻又無計可施好好憐愛珍惜。這樣的歡樂難以再次延續。只求她歌唱完畢後,能允許借她這如行雲般的人兒在畫堂陪伴我一夜。

賞析

這首詞圍繞着一位女子展開描寫,既有對女子慵懶、嬌嗔神態的刻畫,如「日高春睡,喚起懶裝束」,生動地展現出女子春日的倦怠與嬌俏。通過描寫女子學唱流行歌曲,以音樂爲點綴,豐富了人物的形象與場景氛圍。

其中穿插着作者的情感與回憶,「常記東樓夜雪」轉入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追思,描繪出曾經相聚時溫馨浪漫的場景,「翠幕遮紅燭」「芳酒杯中」具有畫面感,令人身臨其境。「陽臺夢短」「無計憐香玉」則嘆息曾經歡情的短暫,抒發了難以再續舊歡的遺憾與惆悵。

整體上,詞的情感細膩委婉,通過描寫現實與回憶交織的場景,將晏幾道擅長的相思懷舊之情表達得真摯動人,從生活的點滴細節入手,最後達到情感上的層層遞進與深化,讀來韻味悠長。

晏幾道

晏幾道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撫州臨川文港沙河(今屬江西南昌進賢縣)人,晏殊第七子。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一般講到北宋詞人時,稱晏殊爲大晏,稱晏幾道爲小晏。《雪浪齋日記》雲:“晏叔原工小詞,不愧六朝宮掖體。”《鷓鴣天》中“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受人讚賞。 ► 266篇诗文

晏幾道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