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明妃引

· 于石
周求莘女終亡紂,越獻西施竟滅吳。 馬上琵琶徒自恨,不思强漢弱匈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明妃:即王昭君,晉代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君或明妃。
  • 莘女:有莘國的美女,指伊尹的母親。
  • :商朝末代君主。
  • 西施:春鞦越國美女。

繙譯

周朝四処尋求莘國的美女最終還是使商朝紂王滅亡了,越國進獻西施竟然使吳國也被消滅了。騎在馬上彈著琵琶的昭君衹是自己哀怨,沒有去思考強大的漢朝其實比匈奴要強大。

賞析

這首詩通過列擧歷史上周朝因莘女而紂亡、越國因獻西施而吳滅的事例,引出昭君出塞的情景。詩人認爲昭君衹是徒自哀怨,而沒有意識到漢王朝實際上是比匈奴強大的。詩歌感慨歷史興衰,也對昭君的命運和心態進行了思考,表達出一種對歷史現象和人物命運的獨到見解,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同時,語言簡潔明快,表意深刻。

于石

宋元間婺州蘭溪人,字介翁,號紫巖,更號兩溪。貌古氣剛,喜詼諧,自負甚高。宋亡,隱居不出,一意於詩。豪宕激發,氣骨蒼勁,望而知其爲山林曠士。有《紫巖集》。 ► 204篇诗文

于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