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鍾山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
拼音

所属合集

王介甫的這首絶句,是他的《遊鍾山》四首絶句中的第一首。自古以來的批評家在談到王介甫的詩歌時,説來説去不過是《泊船瓜洲》、《登飛來峯》、《書湖陰先生壁》之類,其實,王介甫的絶句佳作滿眼,美不勝收。這首《遊鍾山》就是一首很少有人談到,但確實是非常優秀而有特色的作品,拈出來加以賞析,可以達到 「奇文共欣賞」的目的。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是在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山」字出現了八次,一個字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出現得如此頻繁,在整個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很罕見的。可以説,王介甫正是藉助於這個「山」的反覆運用,不僅達到了迴環反覆的效果,在形式上取得了特殊的美感,而且在內涵上形成了特殊的意蘊。 詩的一到四句構成了一個邏輯關係,即因爲「終日看山不厭山」,所以纔有「買山終待老山間」的想法與舉動;又因爲「買山終待老山間」,可以更認真細緻地看 山,所以又纔有「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閒」的結果。儘管無處不寫到山,但在這一邏輯關係中,作者始終是作品所要表現的重點。而在對作者思想感情及 人生境界的表現上,「山」字起着特殊的作用。 詩中的山有兩座山,第一座就是前二句所寫的山,那是一座華麗的山。「終日看山不厭山」,似乎暗用了李太白「相看兩不厭山,衹有敬亭山」的詩意。既然終日看都不厭煩,那麼由此可見鍾山是多麼有魅力。第二句是用買山的行爲來説明鍾山的魅力,而「終待老」三字更加突出了這種魅力。在這種情況下,山還只是一個具有特 殊魅力的審美客體,詩人所看到的山還只是它的表層,吸引詩人的是山上的花這樣的表面的東西。第二座是詩的最後兩句所寫的山,那是一座進入了悠閒自在境界的 山。山上的花全部凋零,山還依然還是那座山,但是,它已經是一座精神得到了昇華的山了,豪華落盡見真醇,皮毛落盡,精神獨存。它就像一位得道的高人,去掉 了所有的浮躁與華美,進入了神完氣足,閒靜自在的境界。這就更使詩人留連忘返了。 這首詩表現上看來是在寫山,但實際上卻是在寫人,甚至可能寫的就是詩人自己。早年的詩人,意氣風華,投身政治,銳意改革,在別人看來是多麼輝煌榮耀。改革失敗後,詩人隱居南京,多與鍾山爲伴,輝煌不再,榮耀不存,沒有了從前的鋭氣,也就沒有了從前的浮躁。這山多像詩人自己!當然,山可能也未必就是詩人自己,但是,它絶對表現了詩人的某種具有象徵性的心路歷程。在表面的寫山過程中,暗含着極爲深刻的寓意。這使這首詩品味起來像寓言,又像偈語。 詩中連用了八個「山」字,顯然不是隨意的行爲,而是有意的安排。八個「山」字在詩中形成了迴環反覆之美,而且對稱中有錯落,更有特殊的韻味。八個「山」字 平均分配在四句中,每一句中都是兩個「山」字。但是,前二句中的「山」字分別出現在句子中的不同位置上,沒有一個的位置相同,這就説明這兩句是以錯落爲 主,主要想造成一種形式上的變化。而後二句中的「山」字卻被安排在不同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使其構成了非常明顯的對稱,表現出了一種形式上的對稱之美。這樣,前後的句子在句法上就的所區別,有所變化。所以,這首詩不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來看,都可以説是極爲出色的。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