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
問我爲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
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着伴兒歸來。
這裏面蘊含着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注釋
結廬:構築房屋。結,建造、構築。廬:簡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爾:這樣。
日夕:傍晚。
相與:相伴。
序
本篇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詩中寫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寫了幽美淡遠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蘊含着萬物各得其所、委運任化的哲理;這哲理又被詩人提煉、濃縮到“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整首詩的韻調也更顯得雋秀深長。
賞析
詩的意象構成中景與意會,全在一偶然無心上。“採菊”二句所表達的都是偶然之興味,東籬有菊,偶然採之;而南山之見,亦是偶爾湊趣;山且無意而見,菊豈有意而採?山中飛鳥,爲日夕而歸;但其歸也,適值吾見南山之時,此亦偶湊之趣也。這其中的“真意”,乃千聖不傳之祕,即使道書千卷,佛經萬頁,也不能道盡其中奧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這種偶然的情趣,偶然無心的情與景會,正是詩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時其空明無礙的本真之境的無意識投射。大隱隱於市,真正寧靜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陶淵明陶淵明的心境的外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結廬:搆築房捨。廬,簡陋的房屋。
- 人境:塵世,人類聚居的地方。
- 爾:如此,這樣。
- 悠然:閑適淡泊的樣子。
- 南山:泛指山峰。
- 日夕:傍晚。
繙譯
我在衆人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卻沒有車馬的喧囂。若問我爲何能這樣,衹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処地方僻靜。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処的南山映入眼簾。傍晚時分南山的山氣特別好,飛鳥結伴而還。這裡麪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賞析
這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歸隱田園後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對人生真諦的躰悟。詩的開頭,表明雖居於塵世卻能遠離喧囂,躰現出其內心的甯靜。“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千古名句,生動地描繪出詩人自在閑適的田園生活狀態和物我兩忘的境界。山氣、飛鳥的描寫,烘托出一種和諧、自然的氛圍。最後兩句,指出在田園生活中蘊含著人生的真意,而這種真意衹能意會,難以言傳。整首詩語言質樸自然,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詩人對自由、甯靜生活的曏往和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100篇诗文